初见杨解君
黄管之乐
这学期,兄弟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和诸多阻碍,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学术午餐会。又到了星期四中午,第三十期的主讲者是现任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杨解君博士,主题为《如何让法律“硬”起来——以环境污染防治制度实施困境的突破为分析对象》。这实在让人期待,心向望之!
杨解君,又名张泽想,湖北仙桃人氏,著作等身。兄弟我读研究生时曾对他的那本《秩序、权力与法律控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的处女作非常感兴趣,沉溺其中,日夜把玩,以致元气大长,功力精进,受益匪浅,至今回味,流连不已。待到正式工作后,恰逢我的朋友李牧教授师从杨解君攻读博士学位,虽至今尚未谋面,却知道了杨教授更多的学林逸闻。圈内人笑称,中国行政法学界有两个顶尖人物,一个叫杨解君,另一个叫张泽想。记得某年,杨解君教授同时兼任南京两所高校法学院教授,皆以他为学科负责人,以杨解君之名及其成果为其中一所高校申报一个硕士点,以张泽想之名及其成果为另一所高校申报了另外一个硕士点!易继明教授评价道,这样的人和事,在中国学术史上,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鲁迅先生曾说过,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诚哉斯言!
12:00左右,兄弟我正在郑教授办公室吃午餐,忽见李牧教授西装革履,引一酷似香港影星梁家辉的资深帅哥匆匆而来,身后还跟一个精壮男生。那资深帅哥就是杨解君教授吧?李牧教授刚握上手就向我介绍,果是杨解君教授!杨教授一边与我握手,另一边与正在打电话的郑教授颔首致意!
学术午餐会开始,主持人李扬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杨解君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如何让法律“硬”起来》这么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有意思”的话题!在座几乎所有的男人,包括男老师和男学生,马上心领神会,在全部缄默的全体女人(包括女教师和女大学生)面前,暖昧、亢奋且不怀好意地笑着,惟杨解君教授不动声色,报以沉默!杨解君教授的讲演分为四部分:一、总体现状与问题,二、个案(分析):以太湖蓝藻事件为例,三、法律执行为何“软”?四、法律执行如何从“软”到“硬”。客观地讲,虽然讲演主题非常吸引眼球和震憾耳膜,但杨解君教授的讲演标题太“大”,论证太“粗”,观点不够“硬”,感觉不能立起来,甚至没有杵到兄弟我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要让兄弟我兴奋起来实在太“难”!可能是“前戏”准备不足,杨解君教授在这部分讲演的插科打荤,也鲜有新意,都是大家伙熟悉的“桥段”!兄弟我刚刚窃喜,自以为在学术上多多少少有些进步了!让我震惊的是,后面的互动部分,杨解君教授一而再、再而三地以他招牌式的微笑、太极推手般的巧辩,让兄弟我开始慢慢进入状态,领略到他学识上的睿智,折服于他世事上的洞明,有“神交”已久的感觉!真是有才!太有才了!
依互动环节中洪浩教授的介绍,杨解君教授早年曾是“青年教师联合会”的骨干成员,登高一呼,听取脚下粉丝哇声一片!可今天看来,杨解君教授虽怀抱理想,但更多的是一种宽阔胸怀和历史使命,一分勤勉务实和严谨理性。让人感觉,他就是那么宁静不躁,守着一种落寞与苦涩,踽踽而行,做着一份值得认真做的事情!世事弄人,还是时势造人?兄弟我不由感慨万千。
这就是兄弟我第一次见到的杨解君!
相关链接:
曹林:热衷发奖与鲜闻问责的反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