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走在北京 |
情系六部口(1)
六部口是条街道,也是个地名,是北京西城长安街南面一片约
300平方米地盘的统称。
对于拥有许多名胜古迹的大都市北京来说,六部口算不上一个大地名,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哪儿,地图上也没有明显的标志,以至打的的时候许多的哥都找不到道还要让乘客指路。
虽说不大不出名,但六部口在北京也算是个老地名,应该说它还有那么一点历史。
据说那里最早不叫六部口,而叫六部坑。相传,明清时期那里有两个土坑,一大一小,大的叫大六部坑,小的叫小六部坑。时间长了,人口逐渐增多,土坑被慢慢填平,后来人们又在土坑上修建了房屋,便形成了街道。
六部坑的名称始于何时,谁先叫出来的,现已无从考证。不过从字面判断及有关史料记载,它除了与那一大一小两个坑有关外,还与明清时期的六部有关。六部是旧时官府衙门的名称,产生于隋唐时期,这个称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涵义,所属的部门和职能也不完全相同。在清朝,六部是指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和兵部,是清朝的最高权力机关直接对皇帝负责。吏部位于六部之首,掌管全国文官的挑选、考察、任免、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门。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货币、各种赋税、财政收支、官员俸禄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财政部。礼部掌管朝廷的重要礼节、主持科举考试、负责接待外宾等,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兵籍及士兵的操练,军械的制造、保管,军令的发布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掌管全国的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交通部等。
清朝的六大衙门主要都集中在天安门千步廊东西两侧办公(今天安门广场一带)。
六部口位于天安门千步廊以西,距天安门只有半袋烟的路程,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一般都候在六部口一带等着朝见,一旦得到旨意,便从六部口超近路往东经绒线胡同、兵部洼胡同直达六部。所以那里就相当于进出六部的巷口,自然就被叫做“六部口”了。来京办事的都是各地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吃住在六部口,想来当年那里一定很繁华,白天轿车马车来来往往门庭若市,夜晚茶店酒店人色混杂灯火通明。
如今的六部口虽然没了往昔的风光,但那里不失往昔的喧闹。六部口周围,是中央和国家一些重要机关的办公所在地,还有北京音乐厅、北京图书大厦、民航营业大厦等大型公共场所围绕四周,所以这一带的小旅馆虽然不很气派华丽,可住宿十分紧张,常常暴满。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六部口处于北京的中心地带,北距中南海的南大门新华门100米,东距天安门600来米,西距西单购物中心100多米,南距和平门300米,地铁、公交、的士交通都十分方便。
六部口是一条长约200米,宽不足10米的南北走向的小街道。街的北端街口连着长安街,南端与西绒线胡同相接,街的两侧与几条小胡同相连,自北至南主要有西安福胡同、小六部口胡同、北新平胡同、南新平胡同。这一片基本上都是小平房,最高楼的也不过两层,是一个较为古老、较为舒适的居民生活区。
街道汇聚了十多家大小不一、地域不同、风格各异的小饭馆。北端街口的六福居,在北京还十分有名,是地道的北京饮食。
相邻的湘鄂苑(之前叫一口吊锅)、楚天酒家,一看店名不说也知道它是两湖风味。
红红家籽粥粗粮馆,来自东北,在那里可以吃到酸菜炒粉条、东北乱炖等特色菜肴。
位于北新平街口来自天府之国的川蜀芳馨,是吃水煮鱼和川菜的好地方。
往南的甲天下食府,来自广西,那里的南瓜煲、藕片鱼丸汤很有特色。
对面的福字坊,是一个正宗的北京四合院,灰砖灰瓦、红柱红窗,独处一侧、闹中取静。
南端的西域美食,是典型的新疆风味,只卖羊肉不近猪肉,服务员都戴着维吾尔的小帽。左侧巷道中的大馅饺子,皮薄肉多,很是实惠,是家居的北京面食。
春来秋去,寒来暑往,神游在六部口,感受着六部口,融入到六部口的景致之中。初春之时,吃着湘鄂风味,领略南国风情。夏日来临,点上一锅水煮鱼,要上几碟煮毛豆,烤上羊肉串和羊腰子,咀嚼回香的孜然,喝着燕京啤酒,坐在街边神侃。秋天时节,进四合院,入六福居,点上几个北京菜,就着二锅头,也很爽心。寒冬来临,躲进西域美食,烤上几个热馕,要上一锅羊杂汤,几口下肚,就会驱走了一身的寒气。
情系六部口(上)
情系六部口(下)
http://blog.sina.com.cn/u/4aa0a69b010006j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