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南民居之稷山杨赵—消失的水旱码头

(2014-02-07 11:14:24)
标签:

晋南

民居

稷山

杨赵

卞合兴

分类: 晋南民居(原创)

村落原汁原味度★★★

民居集中连片度★★★

民居完整保存度★★★

民居雕刻精美度★★★★

民居搬迁荒废度★★★★

http://s3/mw690/001mJgEcgy6GoDWdIps32&690

杨赵镇是稷山东部的大村,相传为杨家将和赵皇室后人逃离追杀而聚居形成,当属牵强附会之说。现在分为杨赵、东杨赵、杨赵堡三个自然村,清咸丰年间人口即达千户之多,有“卧牛村”之称:村南两边古建筑鼓楼、魁星阁形似牛角,两楼下各有“泊池”一个如牛眼,中间后稷庙形似牛头,村中大道形如牛脊,村北堡子形似牛尾。“卧牛”这个称呼很多地方都曾用过,绛州、临汾皆号称“卧牛城”,大约是看中了牛温良的品性和强健的体魄,在民间传说中,牛还有“神牛”之说,是吉祥之物。

绛州是晋南有名的水旱码头、商业名城,明清时期,随着山西商人的滥觞,绛州的水运也一度发展起来,各地的货物在绛州聚集后,纷纷搭载上船,沿汾河浩浩荡荡,一路向西驶到黄河,再贸易至西北地区。由于处于稷山和绛州交界处,又紧邻汾河,杨赵码头便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形成了名噪一时的码头商业街,在晋南一带久负盛名。http://s7/mw690/001mJgEcgy6GoEdLEto16&690
(一份清代光绪年间“绛太帮”商人去兰州地区经商路线图中记载的沿途繁华街镇,其中记载了“杨赵湾”)
http://s7/mw690/001mJgEcgy6GoE0YipMa6&690

码头街长约1公里左右,店铺皆座北面河,为单排街,民国时期有各类店铺大约40余家。在这些生意中,龙头生意是花店,以收购棉花为主,兼收农产品,在码头打包发往津沪口岸,生意十分红火;炉院生意次之,以冶炼加工犁铧、耙齿、篦子、铝锅等生活用品、农用品为主,远销晋南、渭南和西安、兰州等地。铸造铝制品的传统一直流传到现在,每次回家行至杨赵河边时,经常可以看见卖铝篦子、铝锅的店铺,点缀于一排破败的门面中,听说最近又开始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合作,作摩托车刹车把了,只不知道质量怎么样,但无论如何,这就是传承的力量。http://s4/mw690/001mJgEcgy6GoE7ngcz03&690

因为方便的缘故,杨赵村曾去拍过四次片子。旧社会的庙宇全部在历次运动中损坏殆尽,城墙仅剩北面的一截,杨赵堡的还相对完整;旧社会村内的几家大户,葛家、兰家、焦家为土著,罗家为外来户;堡子里阎家也是官商人家。他们的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葛家祠堂犹在,现在被一所幼儿园占据;罗家大院和阎家院子还相对完整,保留着几处精美的民居,最近一次拍的时候,发现已经有遭贼的痕迹了。

罗家是晋南地区有名的大盐商。罗氏祖籍介休,明代迁到杨赵村,通过贩运、经销潞盐(即运城盐池生产的盐),逐渐扩张资本,家业进一步壮大。清末罗可桓中了举人,其子罗眉仙民国时期任过天镇县长,凭借政治上的崛起,罗家的商业进一步如鱼得水,到了民国时期达到了鼎盛。在运城盐池,罗家经营的盐厂“卞合兴”,资金即达到了120000银元,常年固定工人二三百人,年产潞盐900万斤;同时先后在闻喜、万泉、新绛、河津、稷山五县设立了盐店,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利润。罗家共建了新老宅院五座,自光绪年间开始到民国22年,建造跨度达三四十年。老院东院三合院门正南开,北房拆除,据现住人称,梁脊板记载为光绪年间。此座院落雕刻最为精美,原北房应该有极为精美的雕刻,可惜已经拆除;门楼内走马板有木雕字板,上刻“诸葛武侯戒子书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以致远”的家训内容。此座院落与罗可桓中举年代相似,应是其居住的地方。中院几乎拆除的一干二净,据说以前是书房院。西院保存尚为完整,雕刻很是一般。前院建造于民国20-22年间,为罗家在民国商业鼎盛时期的巅峰之作,院落巨大,气势很足,可惜这段时间雕刻工艺水平已经走了下坡路,这段时间流行起了“花墙”砌筑的墙体,倒是别开生面。特别是新院西院的“垛口”形墙体,显示了其财势巨大、安保防卫的需求。http://s14/mw690/001mJgEcgy6GoEakTmd3d&690

由于罗家是外来户,一直受到土著葛家、兰家、焦家的忌惮,直到罗可桓中了举、罗眉仙当了县长“老爷”,步入了上流社会,同时出资在村内建了一所“名达小学”,做了一部分公益事业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但是有钱也不一定都能办成事,土著与外来者之间依然存在着明争暗斗的现象。当年,杨赵村的葛家是大户罗家所买的宅基地中恰好有十来平米的一小块地方属于葛家所有,葛家在这件事上较起了劲儿。罗家来谈价钱,葛家放出话来说罗家须得将那块地方用银元铺满才行。过了两天再谈,葛家说要用银锞子即元宝铺满才行。过了一段,房屋工程一点点靠近那块地,罗家又找人来说。葛家问:你家的房子要盖多高?言外之意是,将金锞子摞得和房子一样高了再来说话。罗家只好退让,一座院子后边留下了一块空地,屋墙生生拐进去一大块。如今罗家的人在海内外均有生活,唯独老房子里连一家姓罗的都没有了。

杨赵堡阎氏家族也是一支书香门第。阎家原籍湖北枣阳,明末迁至杨赵,到了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岁次癸卯),十四世捷魁参加乡试,中武举第四名(五魁之一),从此得以光耀门楣。杨赵有史以来乡试中举的只有阎家和罗家。家二门上曾悬挂“经魁”匾额一块,大门外、祖茔、家庙,曾栽旗杆四对。捷魁中举后放弃了仕途,多年来在家乡兴教办学,按照“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培养本族及邻里子弟,前后延续百余年,直到日寇入侵时结束。
    捷魁生有五子:希恭、希俭、希让、希仁、希勇。五子希勇成就最大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岁次丁酉)考选拔贡一等(十二年一次),大门牌楼内侧上方曾悬挂“朝考一等”匾额一块,至今尚存。希勇中选后,先任福建省武平县知事,后升龙岩州知州, 民国年间曾任山西汾州府税务局局长多年长子希恭(十五世)为武生,其长子清林(十六世)为太学生,曾任本村长、码头街街长。四子希仁为廪生,在本村学校执教多年。其长子森林(十六世),字苍溪,山西省法政专科学校(山西大学法律系前身)毕业,先后孝义、岢岚、神池介休等地任职,抗战爆发后回乡出资在泉子沟打窑洞数孔,供民众避难日伪时期,家居新绛城内, 以教私塾、纺棉线、织毛衣为生, 生活十分拮据,甚至到了断炊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 日伪政府聘请他担任维持会长,并送上衣帽,但他坚辞不就,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宁肯饿死,也不做亡国奴的民族气节。次子柽林,为人忠厚,精明能干, 日伪时曾任杨赵村村长,为抗交苛捐杂税,被吊打而卧床多日。http://s16/mw690/001mJgEcgy6GoEvQlr12f&690

    秋日的杨赵堡子,树叶早已调蔽,城墙已千疮百孔,往昔的华屋高堂,庙宇丹墀,也已是房倒屋塌、残缺不全。漫步于其中,犹可窥见昨日一个家族的文化情怀。举人书房院前一组11踩斗拱的砖木牌楼赫然矗立在眼前,只是显得有些颓败;举人院的旗杆石横卧在牌楼一侧;“朝考一等”的匾额,据说主人为了防盗,也早已拆下保存起来,剩下了空洞的方格;书房院门楼的花板,这次终于被贼人绺窃。后面的院子,一座影壁座东面西,墨绘的“太师少师图”,在年月的侵蚀下,只留下了些许狮身的纹路,依然丝丝可鉴。东部的院子建于光绪十九年,据梁脊板所记,也是阎捷魁所建。院子北房是典型的“明三暗五”结构,软门遗失不全,东厢房早就拆除,南房墙体开裂,早已无人居住。房子门楼的对面,建造有一座小庙,近年来又开始有了香火。神所居处,终归会有香火;人之处所,恐不免房倒屋塌、拆除重建的命运了。

http://s14/mw690/001mJgEcgy6GoEAznm5dd&690
杨赵村的灯笼在方圆地界十分有名
http://s5/mw690/001mJgEcgy6GoEAFI1ef4&690
杨赵村景
http://s4/mw690/001mJgEcgy6GoEAM5Rpc3&690
某处遭拆卖的门楼

http://s11/mw690/001mJgEcgy6GoEQlS9sba&690
拆卖之前的照片
http://s8/mw690/001mJgEcgy6GoEB8oS387&690
某条巷子的门楼,“晨曦永照”很有意境
http://s2/mw690/001mJgEcgy6GoECJcAx01&690
村内遗存的水井
http://s3/mw690/001mJgEcgy6GoECS882c2&690
罗家大院的巷子门楼,旁边是葛家祠堂
http://s8/mw690/001mJgEcgy6GoECXRHNf7&690
民国年间稷山县长彭作祯题写的匾额
http://s8/mw690/001mJgEcgy6GoED3FY387&690
罗家的新院大门
http://s15/mw690/001mJgEcgy6GoEDb2oefe&690
罗家中院大门
http://s2/mw690/001mJgEcgy6GoEDgGv721&690
门楼右侧题写“进身书室”
http://s11/mw690/001mJgEcgy6GoEDmWKuea&690
左侧题写“退步柴扉”
http://s1/mw690/001mJgEcgy6GoEDu7PW30&690
中院现状
http://s9/mw690/001mJgEcgy6GoEDAtyo18&690
东院的门楼
http://s16/mw690/001mJgEcgy6GoEDHuuHff&690
东院为三合院,这个门楼严格应该是二门
http://s3/mw690/001mJgEcgy6GoEFG1s612&690
二门内侧走马板上的名言
http://s5/mw690/001mJgEcgy6GoEFM72cb4&690
北房拆除殆尽,据拆除人称,建造于光绪年间。
http://s13/mw690/001mJgEcgy6GoEG52R65c&690
一处被封堵的门,上写“古有门”
http://s1/mw690/001mJgEcgy6GoEGbo9ae0&690
新院的垛口形墙体
http://s13/mw690/001mJgEcgy6GoEGuGYcec&690
一处被封堵的门,写“虽设常关”
http://s12/mw690/001mJgEcgy6GoEGAqNBeb&690
杨赵堡的城墙
http://s5/mw690/001mJgEcgy6GoEGFZGc84&690
一片荒芜颓废之气
http://s12/mw690/001mJgEcgy6GoEGOdWr6b&690
阎家东院
http://s1/mw690/001mJgEcgy6GoEGUYne70&690
北房“明三暗五”
http://s7/mw690/001mJgEcgy6GoEH10ai26&690
梁脊板上宅主为“阎捷魁”
http://s13/mw690/001mJgEcgy6GoEH877u5c&690
阎家砖木牌楼
http://s11/mw690/001mJgEcgy6GoEHeh4Kaa&690
旗杆石的一半还在
http://s13/mw690/001mJgEcgy6GoEHkpxq8c&690
门楼新近遭窃

http://s11/mw690/001mJgEcgy6GoESRWP0fa&690
遭窃前的照片
http://s9/mw690/001mJgEcgy6GoEHpYda08&690
一副影壁的后面,还留存着运动的痕迹
http://s10/mw690/001mJgEcgy6GoEHvFZD49&690
前面“太师少师图”的字样依稀可见
http://s10/mw690/001mJgEcgy6GoEImfAl19&690
狮子尾巴的笔迹丝丝清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