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摄影旅行/见闻随笔/感悟 |
到山西一定要去看乔家大院,没想到导游却说榆次的常家庄园比祁县的乔家大院还要大,更有看头。于是,我们随导游作了一次常家庄园游。
据导游讲,山西榆次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由太谷惠安迁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载,遂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中国外贸之第一世家。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达到辉煌顶点时,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开始,不惜重金营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园,终于形成了占地60余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其规模居于祁县、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首位。
果然不虚此行,常家庄园的规模之大,建筑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常家的家族文化。中国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而常家却兴盛延绵达200年之久,其中的秘密就是其渊源深厚的家族文化。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兴家之本在于育人。常氏家族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将一批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层次的商人群体,同时将儒家“诚信”、“仁义”、“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实现了儒商相长。
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业”之称。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从而世代学子辈出。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等多达146人,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家把这种家族文化用建筑语言表现出来,庄园的建筑风格熔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炉,集北方建筑之豪放质朴与南方建筑之素雅灵秀于一体,庭院深深,不仅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色,而且无处不散发着敦厚典雅的儒家文化品味。
本文仅择取了常家庄园的部分图片,以悦博友。
1、常家庄园为城堡式建筑,原有八道堡门。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损毁、人为拆除等,至今只幸存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座了。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巍峨的堡门,是常家庄园的东北堡门,堡门高24米、宽15米,显示出常氏的大家风范和富甲一方的气派。
5、有门必有照壁,这是常家的主要建筑特色。这面照壁是仙鹤与莲花的组合图案,仙鹤为鸟中“一品”,莲花象征清正廉洁,整幅照壁寓意“一品清廉”。
6、太极图是道家的标志,常常被用于建筑文化中,起到改善风水的作用。
7、梅花凛寒开放,傲霜斗雪,象征着长寿和君子的品格。
8、牡丹与松柏或冬青组合,寓意“富贵长春”。
9、猫和蝴蝶谐音“耄耋”,兰花和牡丹代表富贵,寓意“长享富贵”。
10、狮子是辟邪镇凶的瑞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双狮并立,表示“好事成双”;雌狮伴幼饲,表示“子嗣昌盛”;老狮带幼狮,表示“仕途通达,位列太师少师”。民间亦有“狮子滚绣球,还事在后头”之说。
11、蝙蝠和梅花鹿谐音“福禄”,祥云代表“太平祥和”,寓意“福禄太平”。
12、福、禄、寿三星脚踏祥云,寓意“三星高照”,“福寿祥和”。
13、听雨轩
14、观稼阁
15、锄月亭
锄月这个名字叫的绝,大概古代常家学子在挥毫泼墨之后,总是在池中洗笔吧?触碎了池中的月亮,所以叫“锄月”。把学子读书学习比喻为耕耘,再没有更恰当贴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