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究竟是纪念屈原还是纪念她?|墨人说

标签:
墨人说书法艺术杨再春端午节屈原 |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本期《墨人说》端午节特辑~
《墨人说》视频转载请联系墨人小编,微信号:morenshuoqiqi
《曹娥碑》居然和三国的曹操、杨修有故事?
快来点击下图揭秘吧!
↓↓↓
-------------------------------------------------------------------------------------------------
跟着杨再春先生回味了这么多丰富有趣的端午节往事,如果还没过瘾,那小编为你再准备几款不同口味的端午节习俗历史小知识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emoji_ios/u1F604.png
划龙舟
历史上关于划龙舟的记载
唐:《旧唐书》唐穆宗李恒,敬宗李昂,观竞渡。
宋:北宋皇帝在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大龙船长达40丈。
元:到了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朝廷一度下令禁止端午节赛龙舟。因为蒙古人认为:端午节是宋朝节日风俗,民间一直保有已灭亡的宋人风俗,对当权者统治不利。
明: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
清:在圆明园福海,乾隆、嘉庆观龙舟。
历史上关于划龙舟的记载
春秋时期:用菰[g]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水晶冰粽
桂花紫米粽
肉粽
叉烧粽
唐: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童年的记忆,节日的纪念,无外乎是唤起我们对民族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里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墨人说》第一季将进入尾声,杨再春先生从下周开始将为大家陆续带来漫谈写字、漫谈书法、漫谈书法艺术的系列精彩讲述,为《墨人说》第一季画上完美句号。第一季《墨人说》还没有补课的小伙伴,要加油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