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我的假画你都稀罕,真字怎么不看看? | 墨人说
标签:
墨人说书法艺术杨再春齐白石 |
前段时间杨再春先生参观了由北京画院举办的『我生无田食破砚』齐白石笔下的书法意蕴展,观展后再春先生忍不住要和大家来聊聊齐白石的书法艺术。虽然你可能错过了展览,但和《墨人说》一起来看看齐白石的书法,你会知道他是一个多么有个性的老头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emoji_ios/u1F604.png|
点击下方文字链接
观看本期视频
提到齐白石,大家心中会浮现出留着长长胡须仙风道骨的一位老爷子,平时很容易看到各种印刷品上他的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每一幅水墨都洋溢着生趣灵动、意境悠远的多层次触感。
齐白石(1864年-1957年)
他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影响最广、最深远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不仅在中国近现代时期影响了无数人,也在国际范围内受人尊敬和喜爱。中国曾邀请毕加索访华,毕加索风趣地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人骂我,我也可以骂人"
齐白石自画像
(1930年)
然而,大家鲜有人注意的齐白石书法作品,却在其本人心中拥有比画作更高的艺术造诣。白石老人曾自言“我诗第一,印次之,书再次之,画更次之”。
齐白石画册
今天看到的齐白石早期作品中的书法,例如画面的题跋、对联,多以何绍基的行书题写。由此可见,何绍基书法对于齐白石早期书法风格的影响。
左:何绍基·赠子振行书五言联
中:齐白石·八哥水仙·题款局部
右:齐白石·八哥水仙(1894年)
四十岁后,齐白石五次出游,游历了半个中国。随着他的远行,眼界逐渐开阔,画风、书风均在发生转变。他的书法开始博采众长,对金冬心(金农)的抄经体楷书、李北海(李邕)的行书以及汉碑篆书等用力颇深。
左:唐·李邕《麓山寺碑》拓片局部
右:齐白石·行书《麓山寺碑》(1911年)

齐白石·致胡沁园信札册(1923年)

使民善耕种,处世要和平。
蔚山先生两属。戊寅,白石齐璜。
齐白石·赠关蔚山五言联
(1938年)
五十多岁后的齐白石做了“北漂”,定居在北京。此时,他多自定润格,在他客厅里,有一张告白条:“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庚申正月初十日。”

齐白石·润格告白(1940年)
齐白石心性坦然,毫不掩饰的将自己的喜怒“形于色、倾于笔”,很多留存下来的的门条启事,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幽默和耿直,更能让我们看到一位食尽人间烟火真实存在的老人。他的率真、可爱,是他艺术生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作品能让读者感受到“字如其人,画如其人”的真实感。

鄙人养病,午前出门闲游,
午后申时接客。
庚午七月,借山主人白。
齐白石·告白(1930年)
正因齐白石留下的这些门条、告白内容太过有趣,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他书法本身的造诣。就如同齐白石的诗歌之名、篆刻之名也常常被其画名所掩类似。其实这些随手写就“小条”更应视作齐白石的“书法精品”。
送礼物者,不报答;
减画价者,不必再来;
要介绍者,莫要酬谢。
齐白石·门条(1937年)

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
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
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
主人不利。
(小编笑翻1分钟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emoji_ios/u1F602.png|
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庚辰正月,八十老人白石拜白。
齐白石·启事(1940年)
齐白石卖画卖印,从不讲情面,除极个别亲友外,不论是谁,都要照价付酬,不能赊,不能减。他托人办事,或受人以惠,大多以送画为报,他把这视为人情与物值的交换,如果他感觉不合算,下次就不进行这类交换了。
绝止减画价,绝止吃饭馆,绝止照相。
吾年八十矣,纸尺六元,每元加两角。
齐白石·门条(1944年)
卖画例
无论何人不赊欠不退回,
少一文钱不卖。
招饮不画,送礼物不画。
介绍不酬谢,刻印亦然。
齐白石·启事(1943年)
自古以来,无论是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还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都是作者在自由心性中的书写,这些书法作品才更能体现出书家的最高水平和至真性情。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齐白石如假包换的“真迹”吧!
齐白石老人有趣的事儿这一期还说的不过瘾,下周《墨人说》杨再春先生将继续和大家分享精彩故事,敬请期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MwZpicPb0wMHSWJxCLlvzMCsXuDLhicnmPhOhicSkznx9FchEOZTR8FJM38xUPEPVtnoTBZ0foLTRh3TO9OZiaEcg/640?wx_fmt=jpe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