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唯一大学在长安(“爱我长大”应征稿)
(2009-10-12 14:19:25)
标签:
长安大学霍忠义爱我长安征文杂谈 |
分类: 霍忠义青春美文 |
我的唯一大学在长安(“爱我长大”应征稿)
不久前,小弟王荣禄要我写一篇题目为《我的唯一大学在长安》的文章。按说我写稿多年,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当不费劲,可是,我酝酿再酝酿,提笔再提笔,几天时间也写不了一行字。究其原因,只能说我对这个题目充满敬畏,怕写不好会亵渎母校。
是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一所大学与我息息相关,那就是长安大学。18年前,我背着母亲一针一线做好的被褥来此求学,就再也未曾离开。那时,我还是一名青涩青年,除了一腔激情外一无所有。幸运的是在这里,我遇到了博学宽厚的师长,他们指导我学习做人,帮助我健康成长,使得我能够慢慢得成熟起来。现在,我将家也安在这里。从学生宿舍,到教职工集体宿舍,再到我自己拥有的单元房,虽然搬家八次,可是犹如行星运转,我一直就在这个院子中打转,母校就是我生命的恒星。
我的专业是机械工程,业余喜欢文学。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这两条差别很大的道路上发展,虽然发展得都不怎么样。即使这样,单位的领导从来没有说过我“不务正业”,相反,他们支持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努力发展业余爱好,并认为工科大学老师有点人文素养,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这里气氛非常宽松,我供职的理学院以及系领导还经常与我探讨我的文学作品,鼓励我说写得很不错,这让我很感动。
在我文学的道路上,很多长安大学的师长几乎是手把手的辅导:学生时代在《长安大学报》做学生记者,张宪老师算是启蒙老师了。他不但教我写作,还教我排版,带我采访,极度信任我,关照我。后来,遇到了黄建国老师,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写作,并经他手推荐发表。还有戴生岐老师、段联合老师等等文学师长,他们对我都是真诚地鼓励、直率地批评,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充满敬意。
我更应该以感恩之心对待我的长安大学。确切的说,我成长中的点滴都应该归功于长安大学。刚毕业那几年,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徐世强在办公室里学习。那时学校平淡而平静,外边的世界一片喧腾,人人都在奔忙着赚钱,而我就在那几年写了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文章。没有这个校园,没有这个环境,我再聪明恐怕也写不出一行字。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如此描述我的校园:“雁塔脚下,唯我长大,校园风景如画。”这是对这个家园最形象的描述。
我现在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天早晨在家属区的花园里跑步。这里一片碧绿,尤其在春夏时节,盛开的花朵不但格外美,还格外香。花园里小鸟鸣叫,时起时落,给人宁静闲适的感觉。园中木厅下,白发的长者带着小孙子玩耍,湖水中金鱼游弋,喷泉中水珠四溅,真是恬淡和谐、美不胜收。晚上,我还会和三五知己在花园里散步聊天,吹着凉风踩着月影,心情十分轻快愉悦。
以谦卑与感恩之心教书,这是我最想对长安大学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