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骑到太湖绕个圈

标签:
骑行绕太湖长途马自骑自行车 |
分类: 在行走中盛放 |
http://s16/bmiddle/001mIUuPzy7plMTaJEH6f&690
11月17日到19日,基本上照著计划路線繞太湖而過。三天兩夜420公里左右吧,这是騎車群稱為馬拉松自行車賽的距離。這是騎遊世界群里同齡人(很多是女性)都能做到的,所以,我試試。感想:爬小坡過長橋無盡的路单调的湖,難熬的。
11月17日,上海到夹浦镇,167公里
早上4點从家里出發,2小時後天亮。3小時過朱家角(46公里),8:30騎到金澤吃早飯。離上海63公里。一切很好。目標很遠,希望能夠到。过了318公路100公里处,几乎没有进展,甚至在村道上慢骑。
在七都小鎮,離開目的地太湖邊的夾浦鎮還有60公里。当时感觉時間在計劃里,完成的話騎行167公里。先吃大排面。结果,下午14:45才真正到了太湖边。太湖太大,無邊無際似的,一個人從黃昏騎到黑夜,路上幾乎沒人。晚上7:30終於騎到。擔心夾浦鎮荒涼,好在終於看到燈光和人,以及一個破旅館。这段路地圖說167公里。我覺得不止。我算算,100公里路界後繼續騎了七八小時,怎麼也不止167公里。
http://s4/bmiddle/001mIUuPzy7plNGRepR13&690
11月18日,自夾浦出發繞過太湖北端101公里
出发是天小雨,随后变成大雨。試的是騎友說的“連續长途騎行三四天後就無所謂了”,再是100多公里。大雨中騎行一天。非常狼狽,無聊地堅持。中午后,臨時起意決定住到蘇州市望亭鎮。此时進入無錫市中心也很遠,不如繞過太湖北端,向蘇州方向走。近11小時的雨中騎行,非常不堪。反復想想最簡單的放棄,就是在無錫將自行車丟掉,坐火車回家。
路上有小爬坡,當時不知後來如何有點擔心。好在過了。大路的自行車道很寬,我還是貼邊走。看到多起車禍。大雨中,一身泥水就想休息。
終於在雨夜中黑暗的公路上斜出,逃進大鎮望亭,儘管前後燈有的,後面車輛如狼似虎,恐怖的。带的雨具不得法,結果人全濕透。住進旅館(80元),有空調,有熱水,完全濕透的人活過來了。去鎮中大食堂點了一鍋咸雞煲。
感想,太枯燥無味了。 騎車無聊的,試試看而已。走過長興,看地圖就知道,回頭也是這麽多路,朝前走兩天也到家,只能騎下去。我騎行的念頭是天黑前趕到,洗澡,睡覺。這樣出國的話得不償失。哪裏還有情緒看風景。路上遇到一對年輕人,穿著青色的防雨服?就這樣在雨中揹包騎行。騎的是公路車,看都不看我一眼,一分鐘後無影無蹤了。
http://s6/bmiddle/001mIUuPzy7plNJoNU105&690
今天體會要帶手套,凍得手指僵掉了。再就是導航,現在覺得沒有手機真是死定了。由於不自信,不時拿出來看看,下雨啊,第一位天還遇到沒電停機了,好在找出充電寶。才終於在黑夜裏摸進小鎮。
雨中騎行人底氣不足到啥程度?在丁蜀鎮問出路,人家說了一句:“沿著太湖大道一路向東就是無錫。”頓時覺得上海近了。路標上看到東,就倍感親切。在旅店赤膊穿棉背心,賣相交關不靈,所有行李衣物濕透的緣故。開足空調熱衣服。
晚上暗自鼓励:睡足后,將要東進。
11月19日,望亭到上海
今天回家114公里,一路向東,10小時,原先估計难不住我的。還是友人建平說得對,放棄的辦法很多,只是內心不想放棄,還在糾結堅持一下?结果,到昆山发觉車子中軸壞了。这是最擔心的,最终堅持到底不容易。
我繞太湖上海來回一圈,感想不會修車不能騎行。我帶著一般的修車工具,會修菜車,但是沒準備中軸壞了,如果真的不能騎行,就傻眼了。導航將你帶到郊外的近路,遠離市區的“無人區”,怎麼辦?所以,我想書航、花和尚、漢哥這樣的獨行者難度可而知。而騎車看景是路上最不難的。
在離家12公里的曹安公路上吃了羊肉燴麪,那味道好到:我離開後還想回去把剩下的湯喝掉。
11月20日,随感
从上海去太湖环骑一圈回家,花了60元将自行车中轴后轴换好,现在我的菜车宛然新车一般地轻快。昨天由苏州东进,骑到昆山界内,发觉车子中轴坏了,当时担心着可怎么对付五十多公里的回家路啊。有朋友来短信说:“先修车呀、吃饭再回家不急。”可是,当时当地哪里有地方修车。
别的不说,单说太湖南岸的环湖大道,道路宽广,围栏挺立。沿途右边潮打芦苇滩涂,左边村庄以一座座牌楼标出“张溇”“蒋溇”,但是,除了有几处湖边吃蟹的趸船处,停了四五辆轿车外,就是汽车呼啸而过,漫漫长路,除了我一人一车,再也不见人影。这天还是周六。连著名的陶瓷古镇丁蜀,也为现代化道路切割成一块一块,以前的阡陌巷里被侵犯得凋零一片。
江南的城镇几乎被连成一片,像无锡、苏州的新城区超过以前十倍二十倍地铺展着,骑二三小时几乎还在城市区域,没有导航几乎无法出到城郊。
而昆山镇,上海人以前只知道奥灶面,一种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熬汤,肥而不腻的面食,现在,立交三叠,气派的312国道直奔上海。
此等地界,更是没地方修自行车的。所以,我就这样终于战战兢兢,吱吱嘎嘎地骑着,如此这般地终于回了家,真算我福气。今天早上,自行车彻底崩溃,只能请亲家送米仓上学。
http://s10/bmiddle/001mIUuPzy7plNOPz4tc9&690
路上,接我友澄兄短函:“终于天晴了!安全第一,祝顺风回家!偶一尝试,尤其是在恶劣气候下,留下永恒记忆,值矣,足矣。換了我,大概会在回程的沿途各镇缓缓骑慢慢逛、大碗酒大块肉地,补偿对于自身的苛待与亏欠。”他这是对今天江南的城镇的幸福想象。
哪里啊,从上海向西,318国道告别了西岑、里黎等破落的古镇呵石桥,出了上海,沿途村庄无人,偶遇大镇,都是当地的都会,热闹处,立刻酒肆宾馆满目,冷清处,偶或有一二小店,那是外地人来江南发展过活,做全国一样的菜式,卖味道一样的雪花牌啤酒,绝对没有旧时江南小镇的安逸和原生态。除了国道边假模假式民俗村、“农庄”,在雨夜里亮着可疑的霓虹灯,这些其实是伪民俗的酒肆饭庄代名词。
今日江南,与民间餐饮大概永远决绝了。这世界变化太快,小桥流水人家,飞檐挑栋砖墙再无可见,民俗江南不再。你若在内地有见到山村水郭酒旗人家,旧时浔阳江边麻翻多少过路客商的店家,千万不要一逛而错过,这就是行将消逝的古董。
(20181120)
现在江南的江浙一带,完全修得豪华与新潮,一路上道路纵横宽阔,绿树遮荫夹道,大片草地铺陈,参天高楼林立,从无锡苏州到上海边界全部如此,几乎略无缺处。相对应的是,沿途行人稀少,万户萧疏,高楼到普通人家绝无灯光。
http://s9/bmiddle/001mIUuPzy7plNMaEpq18&690
http://s5/bmiddle/001mIUuPzy7plNRNFas94&690
吴老师,您的第一次小长途骑行无论途中感受还是骑后感悟都没达到您预想的快乐和效果,我认为原因就3条:
第一,被动骑行而非主动所为——因为您每天“混迹“在骑行群里或多或少有些感染、有些猎奇、有些触动,仅此而已。于是乎这次“身体力行“的尝试性的去印证、去揣摩、去体验那些疯子般的骑者所为,注定在心理上就埋伏了疑虑、疑惑、疑异的心境。而若主动、自发、积极的骑行,路途有再大的艰难险阻也是累并快乐着!我在去年6月28日与你一样环骑太湖,一人边骑边玩27小时骑了一圈,与你感悟的就大有不同,绝非故意拔高,只是因人而异、由此及彼。有空时您可参阅和赐教我去年的《骑行太湖》一文。
第二,准备不足——包括心理和装备。心理准备不足如前条所赘,这是内因,而装备不足就是外因。除了有骑行帽和手套之外,其余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所有穿着以及车辆硬件和软件通通不合格。我们不是小年轻,可以不炫酷,可以不烧包,但必须的、必备的装备和行头还是需要的。反之就注定一路的吱吱呀呀、冒雨一天的狼狈酸楚……(其实去年我骑行时也由于凌晨爆胎时发觉工具包里的补胎胶水找不到了,又没带备胎,夜深人静的在工业开发区的路上耽误了4个多小时,这可是严重教训哦!)同时您第一次小长途的独自骑行也不应该选择有雨的日子,这也算是准备不足之处吧。
http://s16/bmiddle/001mIUuPzy7pmNdgOTl5f&690
第三,为骑而骑。无论3天骑行途中的即时发帖还是骑后的总结性博客,除了仅有的几张自拍照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沿途风景和人文照片,说明您就一个字:骑。而没有音乐、没有风光、没有人文、没有美食的骑游,那不是享受,那是二个字:折磨!
其实以锻炼和旅游为目的的骑行并非难事,没有技术含量,有无乐趣关键看个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勉强不得,牵强不了。 找到更喜欢的、更快乐的、更合适的娱乐项目才是王道!
以上与吴老师共勉!
图1为苏州大学北门外的外城河桥头,旁边有这么多曾经到过的园林,现在淹没在楼群中。
图5为望亭镇问渡路45号“豪景宾馆”。这么有诗意的路名,现在道路如图6。
链接:骑行者高远的点评
吴晓明:高远好,谢谢你的这些。我将它链接到我博客后面去。很好,有道理。我有一点没有说穿,以前与千篇和江南说过:我是为了试试我的强度怎样。我看过24小时环游太湖马自骑赛手的笔记,看过启东老黄的1260公里的事迹,我想试试,英雄情结作祟,没有想旅游。我错过了今年夏天(那时我不知道我不怕100公里呢),否则我会带睡袋,睡在道边休息一下醒过来接着骑,看我怎样战胜这些。环太湖那位,说看着湖中的马桶圈,怎么也到不了。这次是先遇到马桶圈后面路茫茫,停下来的愿望都没有。这样,我试过了。
老河:@高远(上海) 说得有道理,其实热不热爱骑行,在登上车子那一刻就差不多知道了,花鼓一响,心情愉悦,骑行就是享受。
玄海:最紧要是出发,在路上按自然规率而为,自然水到渠成。我第一次骑行便独自由深圳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