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lanner工作笔记(30)

(2014-03-29 09:55:22)
标签:

planner

广告公司

创意

杂谈

分类: 一个广告公司Planner的日志
这周在微博上发了不少牢骚,其实也是困惑。

给一家创意领衔的公司做了两个项目,都碰到了类似的问题。给一个纸制品品牌的策略是在三亚的时候写的,心静,自己觉得的确有些有趣的东西;回来后第一次提案客户也认可了。但是,当时创意就做了两路方向,老实说都不错,但其中一路的出发点纯粹是从品名延伸出来,与策略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月以后,我被邀请同去参加给客户大老板的提案,发现策略未改,创意的方向却已经偏向与策略无关的那一路。最后,大老板当场拍板,就这样了,可以开始执行。

那个会上,我一直在想,如果创意可以totally off-strategy,那还需要planner做什么。有网友说,这是因为你策略不对,或是没有找准洞察。我试着跳出来再看策略,客观地说,洞察是有趣的、相关的,也有创意发挥空间的。相反,即使让我倒推来为现成的创意“擦屁股”,他们的方向还是很难有合理的策略铺陈。那么,planner的角色在哪里?

同样是这家公司,又找我为他们的一款汽车品牌写消费者分析;但是,创意的想法已经有了,时间很赶,他们正在全速推进中。所以,这又是一个“擦屁股”的工作。可是,花了七八个小时找资料写屁屁踢,得到的反馈是“策略没有亮点”。这不根本就是一个悖论嘛!创意已经成型了,如果策略有亮点,但创意又不需要随之调整的话,这不只能说明策略与创意是根本无关的两道菜吗?!

因为有过在麦肯曾经的“创意热店”CanCreate的工作经历,我真心觉得在一个创意领衔的公司做策略的尴尬。国内真正重视策略、尊敬策略的创意寥寥无几,前BBDO创意大佬之一的Andrew Lok还在微博上毫无遮拦地嘲笑过策略的无能和无用。他说,策略常常鼓动要做消费者调研,往往走了无数个城市,耗费了冗长时间,劳民伤财,结果得出的还是common sense。作为策略,我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求一个精准独到的insight,求一个能激发创意热情的brand idea,是每个有热情的planner的目标。但我也不得不说,好洞察难求,就像好的创意想法难求一样。Planner也想写出一语中的、万箭穿心的策略,就像Creative们想要一战成名一样;但试问创意们,在你过去一年的提案中,good idea和bad idea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很多时候,我憋着没说,不过是为了给像孩子一样心灵脆弱的创意们多一点尊严和尊敬。创意觉得策略是common sense,没有“亮点”的时候,你知道我在心里多少次看着你们压根儿没有idea的‘idea’,多么痛惜我的策略遇人不淑嘛!

我这么说并非是想把创意与策略引向交恶的绝境。说到底,谁都不是绝世的天才,合在一起共同探索的力量才是更大的。关键是要彼此信任、彼此激励、彼此刺激,share the same vision and work towards the best idea ever. That's it.

当然,这些经历对我个人来说绝对是个好的提醒。千万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因循守旧,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浅尝辄止,要不断地质疑自己写下的每一行字,要深入再深入一点,不要停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