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志(10)
(2012-10-01 10:55:23)
标签:
planner广告公司 |
分类: 一个广告公司Planner的日志 |
最近Bates搬来了港汇,就在我们楼下。没想到,Bates窝居复兴公园十多年,竟然舍得放弃那块风水宝地搬来铜臭味重而灵秀不足的徐家汇商圈。原以为今年那一单旁落的别克生意会让他们捉襟见肘,没料却反倒财大气粗了起来。
前两天在楼下星巴克见到一张熟脸,是一个多月前才从BBDO跳去Bates的同事。这么快又见面了,她竟然多少有些尴尬。后来我在MSN上又跟一个五年多没联系的麦肯老同事小J接上了头,他也刚去Bates。所以,大家又近在咫尺了。
这小子五年前还是个入行没多久的愣头青。我们虽然相处时间不长,却也一起骂过老板抱怨过客户,一起扫街淘货,革命情谊的底子比较实。再见到他,还是一件大红火热的T恤,身材却早已不似当日的清瘦。
我们中午吃饭时照例八卦以前的同事。
那个腆着肚子身体力行“慢活”哲学的台湾业务总监,开饭馆的劲头比干广告足,十足一个大混混,我走后不久他就被公司请退。但听说他最近又回归了咱们这个行当,看来这年头广告公司还是比较好混。
以前小J的AM离开麦肯之后转去Tribal
DDB,现在成了一家本土网络行销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网罗了不少4A互动部门出来的年轻人,在业内得了不少奖,策划执行了一些颇有口碑的案例,经营得虎虎有生。
还有一个AM则在转做planner两年后跳槽去了一家名声很大的民营企业任营销总监,去年竟然成了BBDO的客户。他几乎分毫未变,可我们之间除了寒暄之外就再也没有坐在一起唠嗑了。
当年麦肯Can Create的总经理,一个文案出身的创意,在经历了Can
Create被并入Momentum,麦肯客户大批流失之后,终于又在GREY找到了新的位置。麦肯以前的CEO现在也在那里。兔子挪窝而已。
我们最后聊到了小J当时的AD。其实,我早在还未入广告圈就已经认识这个人了。他是我东视最好的朋友的大学死党之一,整天被那姑娘挂在嘴边。后来进了奥美,我们竟然还在一个大组待过,但因为服务于不同的客户,始终都不熟。以至于我在麦肯又遇见他时,这位仁兄竟然几乎不记得有过我这样一个同事。我却记得他,因为他的个子真的很高很高。我们那时开玩笑说,他坐着都比我们站着要高。Can
Create当时刚刚成立,美其名曰创意热店。不说究竟有没有炙手可热的创意作品出街,反正客户部是不被待见的,基本上就是写写会议记录、工作进度的杂工。当时客户部没几个人,所以不管熟与不熟,慢慢也都会在一起聊个天、说些笑话。回想起来,大家的工作兴致都不太高,但这个“高人”的笑总是更有些苦涩,后来听说当时他个人生活出现了点问题,心情低落。上周我向小J问起了他,桌子对面那小子顿了顿,声音低沉地说:“他一年前已经过世了。你不知道吗?”电影电视里演到这种情形时,演员总会表现出或痛苦或惊诧的表情,而当我在生活里真实地遭遇这样一出“戏码”时,脑袋里突然一阵空白。悲伤、痛心、惊慌、诧异。。。在所有这些情绪浮出来之前,我有种喘不上气的窒息感。难以想象,更难以接受。还记得他隔着桌子在我对面站着,我得努力仰起脑袋才能跟他四目相对。那时他刚从西藏回来,描述藏区美景时脸上露出由衷的天真笑意。还跟我说要提早一个月吃红景天,看他,这么高的个儿,一点高原反应都没有。这可能是我们最亲密的一次交谈了。虽则兜兜转转遇见多次,我跟他却始终没有熟络起来。
吃完饭的下午,我一直被那个消息所带来的灰色情绪笼罩,唏嘘人生短暂无常。把这些个不同的五年拼在一起,看人来人往,云卷云舒,不过是一出出不同的戏剧,是悲是喜,终会有大幕合上的一天。
后几日,有个同事过来跟我聊天,他最近也有烦心事。我不好多做盘问,只能把这个朋友的故事告诉他,然后对他,其实也是对自己说:We
shall celebrate every minute we are alive.
不管有没有另一个世界或平行的空间,我们都该感恩于存活在这世上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不是吗?既是戏,那就尽量把戏演得丰富一点,精彩一点。
曾经有一次,因感情挫折而没法专注工作,我的老板对我说:你就把这个当做一次成长的机会好了。我悲伤而倔强地回应:如果成长是这么痛苦,我希望永远都不要成长。这话之后,即使年龄在长,心理上却一直很抗拒成长。直到最近这三年,才有痛定思痛的机会,才真正开始认识到有时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成长对生命的积极意义。
一个好朋友的好朋友最近出了本书,我趁着国庆假期在看。咱不说写得咋样,她能投入地去做成这么一件事才是最让我叫好的。尽心尽力地生活,这就是全部。
前一篇:[转载]2012年09月25日
后一篇:浦东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