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志(6)
(2012-09-01 09:10:49)
标签:
广告bbdo广告公司planner |
分类: 一个广告公司Planner的日志 |
这无疑是琐碎的一周,有着很多琐碎的感悟。
有个客户发来一封邮件,要求我们帮忙跟他们的总部解释品牌发展方向,措辞很生硬,好像地主在催佃户交租。要知道,不过是两年前,这个客户还是我们的同事,大家相处也算融洽。摇身一变成为客户之后,竟在一夜之间应验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句老话,先把架子给端上了,话讲得比她以前最讨厌的客户还狠。你说这是何必?可这样的agency转客户比纯种客户还客户的例子却不在少数。最早服务力波啤酒时也碰上一个这种类型,初次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警告agency:你们别给我耍滑头,广告公司那一套我知道的比你还清楚。这些人的形成除了是他们自身脾性之外,也的确跟广告公司里一些鸡鸡狗狗上不了台面的生意经有关。他们当年在agency时就用过手段忽悠客户,也从来没有投入心力为品牌服务,自然就不能相信任何的诚意和努力。
另一组也有个这样的客户,更加变本加厉,经常扔过来垃圾简报,或是要求正常人很难满足的交件时间。agency有任何反抗,她就会穷凶极恶地叫嚣:我-是-客-户!趾高气昂的,就像“我是你老子”似的。然而,即便如此无理,阿抗们也不敢得罪他们。说得难听点,这种可恶的小喽喽就好像宫里狐假虎威的太监,人人心里喊打,表面上却还得好生待着。我的脾性大概很难长期跟这样的人相处,只能说,很庆幸转成了planner。
说回那封“催租”邮件。这个工作本来就很莫名,要我们帮忙解释他们最初定下的策略。这是另一种圈内之怪现象,就是差遣广告公司做客户自己该做的事情。你要是问她,我怎么知道你们当初是怎么想的?他们会说:喏,这些是当时的邮件,这些是市调资料,原因都在里面,你们自己去找吧。最后还加一句:下周一要!她说这句话时,是周四下午4点。
(因内容敏感,此处删去100字)
前两天听汉斯给一个客户做培训,讲BBDO内部写创意简报的模式。其实,跟奥美的Butterfly、从前麦肯的Demand
Chain和JWT的Total Thompson
Branding都是大同小异的框架,无非是从市场分析开始至Idea产出结束,这个过程主要是planner的活计。那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流程,却要求思考者从理性分析、逻辑思考入手,找到问题、挑战、机会。。。最后,创造性地给出一个品牌主张,并能激发创意后续的发展执行。我当时心里就又骄傲得不得了了。一个好的Planner是要有多厉害啊!从左脑到右脑,发达的神经贯穿整个大脑,Oh
Yeah~~~ 不好意思,我已经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好planner了
周五跟奥尼大叔和嘹亮哥过Freaky Friday的时候又提到了这事儿。在“教育”嘹亮哥要加强前段理性分析这块的档口,我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任何一个热爱创意的人大概都是从想idea开始的吧,我以前也没有什么分析、也不讲什么逻辑,直接从空气中接收灵感而已。对比现在的作业,终于意识到自己在思考方式上的长进。虽然MBA始终没有让我学会理财和投资,但也总算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视野,从单纯的广告、传播角度扩展到对商业、市场的分析思考。每一份经历都是有益的,对广告人尤其如此。
Freaky Friday之后收到另一个team
leader的短信,感叹我热衷教人,她怎么也学不会,以至于把某个小朋友给耽误了。说耽误实在有点言重了,说教人也只会让我惭愧,我只是工作之余的时间不知如何打发,找来小朋友聊天,互相启发而已。不过呢,有一点却是重要的 --
我是真的爱他们,当弟弟妹妹一样,他们对广告的热情、上进和立志成为好planner的欲望,都让我想要把毕生功力传给他们,哈哈哈哈哈。。。
将心注入 -- 这是星巴克创始人Howard Schultz第二本书的书名。真正用心的投入,哪怕细微,终能收获认可。这个礼拜受到的最大鼓舞来自一位业务总监的MSN留言。他说,他的创意和planning团队都是他的天使,Because you guys care about what we do and not pretned that you care (因为我们真正在意所做的工作,从来不假模假式)。这样的评价甚至比夸奖我的提案更让我感动。就像以前奥美培训里讲过的,与其要一个最聪明的阿抗,客户会更想要一个在意他们品牌和生意的阿抗。So pour your heart into it。。。
回头说说这周最紧张的一天。周二晚将一份策略发给总部和区域主管,原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结果星期三一早邮箱里就躺着来自纽约和新加坡的回复,各有各的意见。这也就算了,结果跟汉斯一讨论,他对大方向又有质疑,一下子头就大了。汉斯讲得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前前后后开了那么些会,我们更知道客户、总部、区域各自的立场和看法。只能说,这份策略是在综合各方意见之后的产物。汉斯哥当然可以用义正词严的态度说,“你们应该顶牛顶回去!”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我错就错在没有早一点把汉斯带进来,让他去直面客户和总部。那么,既可以以他的身份去试图说服客户,也让他亲身体会一下具体操作中的不易。
身边那两个家伙,奥尼和业务总监,对汉斯的质疑毫不反抗闷头接受,还不住地点头称是,搞得我很孤立。这么快“投降”简单就是在扇自己嘴巴,真正思考清楚的策略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地被说服?!我做不到。牛脾气又上来了!除非你说服我,不然我还得问下去,即使你说我食古不化说我钻牛角尖也没所谓。想不通的策略就像拉不出的屎,我不是故意顶牛,我只是在寻找治愈便秘的药方而已。
这一天就在不断地讨论和改动中匆匆流过。下午1点多和业务总监去吃饭,那家伙黑着一张脸不说话,沮丧,有气无力。
“你怎么啦?难道是刚才讨论时我说了什么得罪您的话?”
“没有啦。。。我只是长了张沮丧的脸而已,而且,我好累。”
我也是。心力俱疲。
晚上6点,跟区域总管沟通。不出所料,那位大姐对汉斯的建议持有异议,我只能言不由衷地将汉斯的思路转告,自己都摇摆不定。7点,终于把让所有人都接受的策略改完,完全没有心情和体力吃饭,只随便塞了两块饼干。8点,电话会议开始。我以为只能趴在桌子上提案了,结果还是撑着身子完成了,声音里竟然还能挤出一丝兴奋。事后觉得精神万岁,很多累还是情绪加给身体的,大可不必如此。
身边大多数人都很忙,迎面见到,都是一脸的困倦跟无奈,笑是挤出来的,一点也不动人。有个同事在微博上说,“我今天无故发了很大的脾气”,立马就有人接上去“我也是”。这完全就可以总结出一个有趣又有洞察的idea:Heavy workload could turn a human being into a monster(高负荷的工作可以将一个人变成一只怪物)。
周五晚上去海底捞,等了近俩小时,但吃得很欢快。嘹亮哥在大伙儿的软硬兼施之下又当众卖唱了,服务员“小蜜蜂”更具娱乐精神,送了我们“孔雀”果盘,为嘹亮哥自制话筒,送了本签名的“武功秘笈”,最后竟然还主动要求献唱,直唱到两腮飞红,把脸埋进歌纸里去。这是我最好的一次海底捞经历,也让我觉得当时的小肥羊策略有失事实,难怪客户质疑。
这个星期,把微博的自我介绍从“除了做广告无以谋生”改成了“寻找广告之外的可能性”。我能写一本中国版Madmen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