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手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得需要10年时间”

标签:
杂谈宝格丽奢侈品珠宝 |
分类: 游 |
1857年,希腊某小岛的一户普通人家诞生了一个新生儿,他是父母的11个孩子中唯一的幸存儿。这种幸存是否预示了他的存在注定要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个名叫索蒂里奥(Sotirio Bulgari)的男孩和他的后辈们不仅继承了家族的手艺,日后更是将它发扬光大,开创了蜚声世界的珠宝品牌宝格丽。
宝格丽125周年珠宝展规模颇大,基本上就是一部品牌编年史。因为曾经接触过一点奢侈品行业,我们可能更明白宝格丽在全球兴办巡展的目的。一方面,在它一百多年的历史里的确有过不计其数值得炫耀展示的名贵珠宝;而另一方面,奢华珠宝虽然夺目,却也始终背负着虚荣、肤浅的名声,所以宝格丽试图通过其与时俱进的设计、精良的选材搭配、细致入微的工艺和长久以来对珠宝饰品的精进追求彰显它的传承与内涵。华贵珠宝本身并没有错,实在是人类的肤浅需要将其肤浅化了。
虽说“珠光宝气”这词对文艺青年来说几乎就是“庸俗”的代名词,但我在想:珠光或许还是显露在外的浮华,宝气却又是什么呢?我可不可以把它理解为珠宝所携的气场呢?
有个叫盐野米松的日本人至今已采访了1000多名他老家当地的手艺人,用文字与照片记录下他们的生活与技艺。在记录的采访对话中,我被其中一句话深深打动 --
“我记得你父亲曾经说过,要让手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得需要10年的时间。”
其实,这才是我看完宝格丽125周年珠宝展后的最大感触。
设计师的灵感乍现或许还显得有些轻浮,而工匠的悉心研磨才真正赋予设计以生命。索蒂里奥宝格丽本身就是个手艺非凡的银匠。谁都梦想成为聚光灯下的设计师,可我却对那些一辈子藉藉无名却坦然自在地沉浸于一门手艺的匠人们佩服倍至。人生真正的成败不在台前,一切的光鲜在某一天都不可避免地化为虚无。那些工匠虽然可能一生平淡无奇,再伟大的作品背后都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但我想,他们在让手艺成为身体一部分的漫长岁月里应该已然获得生命最大的启示。
那么,planning算不算是我的手艺呢?我能因此得到与生命有关的启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