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bloorstreetnara
bloorstreetnar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98
  • 关注人气:2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he Opposite House 瑜舍

(2010-01-13 19:38:17)
标签:

北京

village

三里屯

瑜舍

sureno

旅游

分类:

三里屯又多了栋奇奇怪怪的彩色玻璃房子,叫做The Opposite House瑜舍。朋友说这是个有趣的boutique hotel,由日本知名建筑师Kengo Kuma(隈研吾)设计。我也不懂建筑,只是一看见这个玻璃房子有扇很老式很中国的门,就觉得蛮好玩的,特北京。走近过去,门就自动开了。本来还以为是个先进的感应门,进去才发现原来有两个门童躲在玻璃幕墙后面等着哩。我刚对这木门表示一点兴趣,门童就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这门可贵了,14万呢!!”我觉得与其说他们管着一扇门,不如说看着一个保险箱。幸好这门沉,小偷心有余而力不足。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朋友带着我是为了去一家叫Sureno的意大利餐厅。不出所料,都是老外啰。我觉得味道很一般,就是很一般,估计是乡下人的嘴巴吃不来。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一楼有很多好玩的陈列,又是特北京特自我的感觉,把什么古的今的,中的西的,稀奇古怪的都能拿出来晒晒。场地又大,铺陈开来,还有足够的空间辗转腾挪。嘻嘻,咱首都就是大气!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砸碎了瓷碗做旗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塑料片做成的满人的袄子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像是用面粉捏出来的鞋,我觉得加点馅儿就可以煮一锅大饺子了!还有,那是一堵满是抽屉的墙!我应该塞进一张刘某人到此一游的条子,下次来查查在此地储物是否安全。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实心的鸟笼和十四万的门
The <wbr>Opposite <wbr>House <wbr>瑜舍
瑜舍地址:朝阳区三里屯路11号院1号楼

www.theoppositehouse.com


附注:隈研吾简介

隈研吾是当今日本建筑师的领军人物,他所思考的已不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自然的关系。其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并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建筑形态。隈研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进行建筑设计,这他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转变。他说, 中国拥有数目惊人的多元状态。在这个地方,多元文化、历史以及传统并存,自然环境的多元化也同样让人惊奇。中国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和力量,想要超越自身的多元性。这种力量在日本是没有的。

 

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将看到隈研吾几乎全部的代表作品,如三得利美术馆、那须历史探访馆、莲屋、热海的“水/玻璃”房子、广重博物馆、龟老山展望台……这些作品并非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呈现,从中可以看到隈研吾对于建筑的深层思考与其建筑理念的嬗变。其中也有他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长城下的公社·竹屋。隈研吾说:“在中国长城边上一片倾斜的山坡上建造“竹屋”是我在日本从未经历过的。该如何征服地形?得看我能否明白修筑长城的原理。长城的原理就是沿着斜坡修筑,毋须整地或是弄平地表。这种原理十分有活力,专为在严苛多变的大自然中建设大型建筑物而设计。日本人只能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中盖栋小木屋。因此我们不需要强而有力的原理。修筑长城的原则是抵抗自然的残酷性,不过这项原则也可被视为是“败中求胜”的。在对抗自然斜坡的同时,长城也持续的被自然打败。它就是用这种方式与严酷的自然作战。过去我一直在思考这个“负建筑”的道理,现在我明白长城是最佳例证。”可以说,隈研吾在中国的建筑项目不但丰富了他自身的建筑实践和理论,也对中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