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叫天顺阁的茶楼

标签:
北京天顺阁茶楼旅游 |
分类: 游 |
在北京比稿的前一个晚上,等创意review照例又是熬到深夜。Ruby小朋友极力鼓动我去一家据说是挺有意思的茶楼,反正等着也是百无聊赖,于是就去了。
这家叫做“天顺阁”的茶楼藏在通惠河北路靠着北京电视台后门那块儿。据Ruby说老板除了是个生意人之外,还喜好收藏各式老家具器皿佛像等等,直到有一天东西太多堆得家里都放不下了,就决定开个茶楼,把收藏摊开来给大家伙儿共享。所以,按照Ruby的说法,这老板开茶楼赚钱是其次,分享好东西吸聚人气才是主题。嗯,天顺阁里也供应酒菜,的确倒是不贵,一个酸辣白菜才28块,一个腰果牛肉粒好像也不超50。我们三个人点了五六个菜,一共才花了一百来块钱。不过,当点菜小姐问我们要喝什么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生意人最终都是生意人,不可能把个大茶楼真开成个普及古玩知识的博物馆。我们本想行节省之道,点一壶菊花茶了事,结果小姐告诉我们一壶菊花108元!我想了想,也是,人家毕竟是一间茶楼,必然是有上等的好茶静候贵客来品。
不过,北京人就是跟上海人不一样,说北京人牛X也有道理。我以前就总结过一个发现:上海人习惯于紧跟潮流,谁落伍谁就是个土;北京人则是喜欢开创自己的风格,无所谓潮不潮流。比如剪个头发,波波头兴起那会儿,上海有多少女孩子都跟着去整出那个型;北京人不爱跟风,所以我在北京工作那年,经常看到一些同事顶着些奇怪的发式来上班,比如两边不对称啊,或者后边多留一撮毛什么的,再或者是超级爆炸式加上五颜六色染,就好像是刚从烤箱里钻出来又被撒了一头胡椒粉似的。所以在潮流问题上,上海人要的是IN,北京人看重的是ME。
这茶楼也是一样,非常的自我(也有一点装B),而北京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茶楼饭馆咖啡座。在上海越来越西化,西化到把弄堂石库门都整出浓重洋味道的时候,北京却总算还有不少很有感觉、保存着民俗民风,不卑不亢不怎么待见洋人的地方。在若干年后,上海可能成为另一个纽约;而北京,依然会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