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广告创意 |
分类: 广告 |
今天在报上看到一篇名为《幼儿园?失乐园?》的文章,说一个导演在拍摄一部叫《幼儿园》的纪录片时,意外地发现如今的孩子越来越有成人化的倾向。他们当时的概念是去拍摄一个充满童趣的纯净的世界,拿来跟复杂的成人世界比照,但结果发现,不用比照了,因为“这里完全就是成人社会。”
举例 ---
编导:你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呢?
孩子:因为我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老师的帮助下才长得那么高的。
多么冠冕堂皇的回答,出自一个不到七岁的“小夫子”。
我们降生世间,像是无意落入蜘蛛网的小虫子,这个社会中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像无形的蛛丝把我们一层层越缠越紧。刚开始我们还在挣扎,可是不老实的结果只是蛛丝缠得更多更紧,直至最后我们无力动弹、乖乖臣服。所以,在我们今天的心里,孩子是要听话的,大人是有权威的;小时候是要好好读书的,大了是要拼命赚钱的;男人是要有钱的,女人是要有姿色的;三十岁前是要结婚的,结了婚后是要生孩子的,孩子是只能生一个的;中庸是比较安全的,出头的鸟是要挨枪子儿的。
大人问孩子,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孩子说,我要做杂技团里的小丑。中国的父母说,蠢才!没出息!外国的父母说,好啊,这样你可以把欢笑带给很多人。
《创智赢家》去年节目伊始有个宣传片,街头采访,问路人如果你得了100万,你会拿来干什么?有趣的是,基本上所有中国人的答案都与再投资有关,商业社会里大家的共识就是--钱是能生钱的,把钱就这样花了是不明智的。仅有的两个老外,一个说要筹建自己的篮球队,一个说要设立基金,帮助贫困的孩子们。我不想批判什么,只是觉得答得千篇一律的我们是否有些可怜。我们的一生走的或许是条阳关大道,但却是拥挤不堪嘈杂烦心。我们推搡着周围的人,也被他们推搡着。道边的风景并非适合每个人的胃口,我们不太在意,因为我们的心里不断在自我暗示,目标就在前方,达到目标就完美了人生。
回来说到广告创意。无可否认,我们的工作是艰难的,因为有无数张蜘蛛网虚位以待。客户的要求,可怜的经费,昼夜不分的工作,灵感随时枯竭的恐惧还不是最可怕的创意障碍,反而是越来越多的“经验”、得奖作品集上的佳作,早成功名的渴望和自命不凡的态度才是最可能禁锢头脑的牢狱。我们发想创意的过程,其实就是挥舞着大刀和蜘蛛精搏斗的过程。不论你在这个行业多久,这个过程都是艰辛的,因为老人的大刀锋利了,包围自己的蛛网却也更密实了。我的感受是,放下才能得到。得到的结果并不重要,得到的过程值得享受。
前一篇:推荐看《九州》
后一篇:致亲爱的创意总监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