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寄往天堂的文字
(2024-04-04 09:42:52)
标签:
转载 |
分类: 黄河风文学作品专辑 |
寄往天堂的文字
北岳出版社出版的《难忘亲情》这本书,主编是张有道,他曾经是平陆县委组织部部长。他在书中讲述了他的叔父。他在文中泣血呼喊:“叔父啊!你与人不同,你非同常人!”
他的父亲老弟兄三个,大爸英年早逝。叔父小他父亲三岁。叔父早年因给人当长工,起早贪黑,不慎掉进枯井,落下腰腿残疾,行走不便,阴雨天疼痛难忍,一生没有成家,无儿无女。
他的父母生养了九个儿女,自然是困难异常。但残疾的叔父忍辱负重,把家里的犁锄耙磨农活全扛在了自己的肩上,让哥哥能出门赚点零钱,以供养侄儿侄女上学和成家立业。
叔父的勤谨异常,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为了侄儿侄女能顺利成长,牺牲自我的高风亮节,为全家树立下了好家风好传统,也让他们的父母亲喜在眉梢,乐在心头。村人不解,问叔父:你无儿无女,辛苦劳作,图个啥呀?他说,侄儿侄女就是自己的孩子。叔父虽然残疾,但在全家极受尊重。“我们这个大家庭,几十年和谐相处、其乐融融,门前门后,无不赞扬有加”。
叔父辛勤劳作,供养侄儿侄女。侄儿侄女长大了,他却从不让晚辈们为自己麻烦做事。哥哥常年在外,很少参加农活,他从无怨言。别人劝他分开过,一个人多清闲。他说:一家人,骨肉相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侄男弟子小,我受苦受难是应该的,我们是一家人。
叔父会木工、会编织、会泥瓦工。“家里的农具、框子扫帚,包括母亲纺线用的织布机、纺车,都是他亲手制作。直到晚年,他还把家里剩余的木料作成纺车、小板凳,编些筐子,拿到集市上去卖。老人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影响着我们几代人。几十年过去了,家里的沙发都换了几茬了,但是,叔父做的小板凳,我们姊妹家里都还保留着。贵在传承一种精神。”
叔父对他们从小严加管教,从不溺爱,深知溺子如误子,苦寒出孝子,总是带他们下地劳动,节假日、星期天,给他们安排拾柴、割草任务。“叔父没文化,自知其中之苦,对我们弟兄姐妹的上学读书极为重视,别的钱舍不得花,上学买书花钱,从不耽误。”
有如此深明大义,劳苦功高,牺牲自我的叔父,难怪,作者把他们弟妹在人生路上所取得的成就,重重记录在叔父的功劳簿上;难怪他在文中泣血呼喊:“叔父啊!你与人不同,你非同常人!”我相信,他记述他叔父的文字是泪流满面著成的!
生活中,有和他叔父相反的典型。有一家人,父母膝下有二子,父母是从旧社会九死一生活过来的,家境十分贫寒,却尽力供养儿女上学识字。但大儿子上到六年级后,学习成绩赶不上,说什么也不上了。母亲告诉他,是你不想上了,但你不能影响兄弟的学业。但到了兄弟读完六年级,接着上七年级的时候,这个哥哥却是极为不满,在家里想着法子给父母施加压力,想尽法子,逼迫弟弟辍学。到了他结婚年龄,父母倾尽家资,为他结了婚。但令父母想不到的是,这个大儿子对结婚欠账分文不承担,对年迈父母不承担任何赡养义务,钱不给一分,粮食不给一粒,无论族人长辈,村人贤士,怎样劝说教化,他们夫妇硬是抛弃父母兄弟,自顾自过自己的自在日子去了,给尚未成年的兄弟留下的只有:疾病缠身的父母、几只破碗、一个烂锅灶和为他们结婚欠下的债务。还变着法子侵吞兄弟田亩。在同村还有一对和老大夫妇一样的夫妇。他们还成了一伙子了。
他们和作者的叔父相比,一个高大,一个渺小,一个宽厚仁慈,一个自私无德。
作者通过著书立说,把他叔父的事迹讲述给他的后人,也讲述给了我。我愿为作者的叔父深深鞠一躬,为作者怀念他叔父的文字肃然起敬。
2023年4月30日,《难忘亲情》的作者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我参加了他的送葬仪式。仪式隆重而高远,充满亲情、村情、乡情。透过隆重的仪式,我分明看到“叔父精神”融汇其中,看到《难忘亲情》这本书的精神融汇其中,看到了叔父的笑容和欣慰!
我想把我这篇文字寄往天堂,愿《难忘亲情》的主编和主编的叔父能收到,愿他们在天堂紧紧盯着人间的善与恶,永远抑恶扬善。
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