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在起跑线上不一定都是坏事
很久以来,一个貌似正确的口号牢牢地抓住了每一位家长的心,那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口号的引领下,不仅应试教育的学校环境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造成的家长之间的攀比更是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大气候之下,名目繁多的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什么早教班、特长班、奥数班、培优班、英语班等等势如破竹、拔地而起,光是这个特长班,就包括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体育等诸多项目。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报十多个校外辅导班。
说实在话:现在的学生在学校就压力山大,每天的作业不抓紧时间都很难完成,再加上这么多的校外辅导班,哪个辅导班都要留不少的作业,这让未成年的学生哪能吃得消?当然,在孩子有余力的情况下,家长选报一两个孩子感兴趣的校外辅导班也未尝不可,但是家长如果一味地互相攀比,报很多孩子不喜欢的辅导班那就得不偿失了。
某县的一个重点高中,效仿某某中学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所谓的军事化管理,规定学生如厕时间小解1分钟,大解3分钟;学生排队打饭时手里都要拿着书看;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脸上奇痒挠了一下,就要扣掉5分,当扣满12分以后,学校就让家长把学生带回家去反省。由于这种比对待监狱犯人还要苛刻的管理模式,目前这所学校已经有1名学生跳楼;4名学生割腕。这样长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某三甲医院的精神专科有一个未成年人心理康复团队,收治的患者绝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平均年龄不到16岁,年龄最小的病人只有9岁。这些孩子由于应试教育不堪重负的精神压力,已经不能单纯地用心理干预的方式治疗,靠心理疏导已经不起作用了,只能用药物控制,也就是说已经由心理问题转变为病理状态了。这些孩子中抑郁症占大多数,另外也有各种类型的分裂症。有一个小患者都已经住院,他父亲还在辅导他的功课。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位父亲如果早知孩子住院要影响学习进度,当初又何必那么苦苦逼他,致使他罹患精神病变呢!
赢在起跑线上一定就是好事吗?我个人认为不一定!1979年电大入学考试我考了全县第一名,后来为了保住这个第一的位置,我背负了很大的压力,由于不堪压力的重负我罹患了甲亢,给后来的学习造成了很大障碍,致使困难重重。那时我就隐隐约约地感到:入学考试获全县第一名并非好事!如果我当时考倒数第一,以后考了倒数第二就是进步了;可是我却考了正数第一,那么考正数第二就是退步!考第一根本就没有上升的空间!在没有上升空间的情况下,我当时的期望值又很高,总想保住第一名这个位置,尽管保住这个位置只不过是在原地踏步而已。
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说:输在起跑线上并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样上升的空间会非常大;输在中途或最后冲刺的时候才是最可怕的!希望家长同志们用辩证的观点客观地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是新世纪的太阳!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前提下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精神。学无止境,来日方长!希望学校和学生家长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度过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