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条山人家(二)

(2023-11-09 07:21:06)
标签:

文化

分类: 黄河风文学作品专辑
条山人家(二)

作者:王正选


 那是1993年的一个半夜里,鸡湾村人发现电灯拉不着了,还以为是临时停了电,待两天后,才发现盗贼夜里把一多半的电线和变压器都盗走了!此时的鸡湾村已是土地下户各顾各单干的第十二个年头了,集体经济已形同虚设,随着物价的上胀,还是靠天种粮食的鸡湾村人,不要说再投资接电了,仅变压器的“哼哼费”都早已支付不起了,所以这个电的问题就一直解决不了。

鸡湾村从此成了黑暗的世界。

没成想,这个黑暗的世界一统治就是十七年!

这十七年里,家家户户只能靠点油灯照明,开始还有煤油,最后没有煤油买了,就只好点柴油,柴油烟大啊,孩子读书写字鼻孔被熏的乌黑乌黑的。

这十七年里,塬面上的村子苹果园风起云涌,收入翻番,而鸡湾人只能死守着干旱的红胶泥地依靠越来越不不顶钱的粮食过活着。

这十七年里,在外面的世界里,电脑、电视、各种电气家具铺天盖地,而鸡湾村家家户户就只能靠着小小的收音机与现代文明接轨,而这收音机的主要作用是收听天气预报,因一旦下了雨这胶泥路难行啊,大伙要靠天气预报判定该不该出村远行和给水缸里多挑点水。

这十七年里,鸡湾村的小窑洞学校也消失了。孩子上学只能到山外的村里去上学。家长只得在孩子上学的村子附近租个地方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

这十七年里,每逢春节,年轻人白天在鸡湾家里吃团圆饭,晚上都出去到外村投亲找友,出去干什么,想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啊!

这十七年里,鸡湾村人就像在奔向光明的航船上被一脚揣了下来,就像在原始部落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与船上人群的生活标准落差越来越大。山外的文明程度越高,就越显得这里落后荒蛮。这里越来越不被山外的人看好。

这十七年里,鸡湾人在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里摸索着、苦撑着日子!

这十七年里,鸡湾村的男孩女孩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女孩好说,嫁到外村逃活命就是了;这男孩咋办呢?在山外享受着有电脑、电视、洗衣机、电风扇、空调、交通四通八达便利条件陪伴的姑娘,谁憨了,愣了,色盲了,能来这原始世部落与暗无天日的日子轮回共舞呢!人家能看上鸡湾村的小伙子,可一看鸡湾村这鬼不灵的地方说啥也不干了,除非不进鸡湾村!那娶媳妇吹喇叭放鞭炮的喜庆场面与鸡湾村绝缘了,那闹洞房逗媳妇冲邪气的喜庆气氛与鸡湾村的黑窑洞绝缘了!

鸡湾村的小伙子被现代的文明世界打懵了!

没办法,只得顺应潮流走“邪道”一是当上门女婿。那陈家的三个优秀儿子都入赘他乡了。二是婚礼在上村老大队的院子里举办,在上村租个地方做洞房。只要不进鸡湾村,这条件女方都能认可。毕竟鸡湾村的小伙子都是勤劳本分舍得出力气的小伙子。三是在县城饭店举行婚礼,然后小伙四处去打工,媳妇在县城租个屋子住。葛云枝夫妇也逃不过鸡湾村的婚嫁定律。两个女儿远嫁外地。大儿子和三儿子先后入赘他乡。二儿子和对象是天作之合,地配一双,情投意融,但也得顺应定律,住在上村,不能住到鸡湾村年迈的父母身边。老两口含辛茹苦,抚育儿女,到头来还只能是相守在原始部落的黑窑洞里,面对孤灯残影,悲谈余生。近几年,老两口因长期心情郁结,气血不通,葛云枝患了心脏病;老头子血液凝滞淤塞,下肢行走不灵便,上半肢不喜欢听大脑吆喝。提起过日子的事,葛云枝总是不由得哀声叹息,流泪不止。这不,今晚收音机里播放的曲剧《傻子娶媳妇》,内容虽然是个悲剧,但却是以喜剧的形式表达的。喜欢听曲剧、豫剧的葛云枝,没有因剧种的对口和喜剧的幽默而快乐,却因剧中的情节勾起了自己的不幸身世而叹息落泪。

“唉,这苦日子算是没有头了!”葛云枝关了收音机,点燃了柴油灯,准备铺炕睡觉。

“汪汪,汪汪”谢老头子在黄狗的通报声里蹒跚进了窑洞。

在油灯光线的映衬下,老头子分明看到老伴不愉快的表情,知道她又是思想不愉快的身世和儿女们的事情了。葛云枝也分明看到老头子脸上挂着少有的欢喜颜色。便问道“看你这模样,碰上啥好事情了?拾大钱了?”

“哎,你算是有眼光。还真的有好事情了,这事情比拾大钱的事情好多了!”

“是啥好事情,还能是有了把咱们搬出这鬼地方的好事情了!”

“哎,我的天,你还真的是有眼光,还真让你说中了。听大伙说,国军这娃要下大茬了,要把咱鸡湾村的人都搬到上村去住了。你说这是不是比拾大钱的事情好多了!”

...... 

半夜,寒风照例将猫头鹰的叫声送进了黑暗的窑洞。不能入眠的葛云枝自语道他爸这鬼鸟今夜的叫声还真是中听,是送喜讯来的吧?这苦日子还真的熬到头了?”

(未完待续 下期:《条山人家》连载三)


    作者 王正选 笔名黄河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获2020年河

东十佳作者奖;团结出版社出版30万字纪实文学《黄河的儿子》一

书;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获《山西农民报》征文优秀奖,

入选《河东文学》杂志;报告文学《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

》入选国内外版《神州》期刊;报告文学《从第一书记到荣誉村民》

发表于《山西农民报》专版;报告文学《重生》获“我的运城 运城

美文”主题征文大赛二等奖,发表于《河东文学》杂志;散文《黄河

岸边最美妻子》获运城晚报“七夕”征文大赛一等奖;散文

<</span>艳阳天>我的文学大学》获枣花文学社征文大赛二等奖;

散文《怀念狼》《怀念鬼》《怀念贼》入选三晋出版社《百位作家作

品集》;散文《幸运草》《平陆中条天路》《穿越世纪的感动》等发

表于《山西农民报》。诗歌《黄河,我的老邻居》发表于《山西农民

报》

   

    个性签名:没有自己的流向,就不配称为河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