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6号楼的邻居们(十九)
昔今邻居何晓红,儿子是个高材生。
乃是父母之骄傲,如今工作在北京。
十九、邻居何晓红
何晓红比我大九岁,看起来身体十分健硕,据她自己说她身高1.65米,这在女子群里已经是比较高的海拔了。她待人热情爽快,见面总是先打招呼。
何晓红结婚较晚,她丈夫的前妻在1976年的7·28大地震中不幸遇难,撇下两个女儿。何晓红35岁才喜得贵子,生下儿子许伟。她的两个继女对她们的小弟弟许伟的学习非常关心,一有时间就辅导他学习。所以许伟从小学习成绩就特别好,上初三时曾获得过年级第一名。何晓红曾经去儿子就读的学校做过报告,讲述她是怎样关心儿子的学习的,主要是做好儿子学习的后勤保障。
何晓红的父亲何书华,是昌黎果树研究所原畜牧队的队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为昌黎果树研究所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最后不幸因罹患肺癌去世。1974年10月我们一队的8名女知青在畜牧队的粉坊制作红薯淀粉时,曾与何队长有过18天的接触。何队长的言传身教令我们受益匪浅。
何晓红的丈夫老许当兵时在部队开车,转业到昌黎果树研究所以后仍从事老本行,在机务队开车,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司机了。
2002年何晓红的儿子许伟考上了大学,本科毕业以后顺利考上了北京房山区的公务员。许伟2011年7月结婚,婚后他妻子生下女儿,何晓红如愿当上了奶奶。现在何晓红的孙女早已上小学了。
何晓红有糖尿病,要依靠药物维持血糖正常,除了吃药,还要打胰岛素。尽管身患疾病,但她非常有毅力,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从不间断。除了散步,她还练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我出去散步时经常遇见她。
何晓红的三弟媳是我们1973年插场的知青邹珊。
邹珊不仅才貌双全,而且人品俱佳。邹珊在校时学习成绩优异,上高中时是她所在的班级的学霸。上世纪80年代初,邹珊与一位军人结为伉俪,这位军人就是何晓红的三弟。婚后为结束夫妻两地分居的局面,邹珊调到了北京,1988年底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邹珊婚后发奋进取,获得了大专文凭,成为单位的中层领导。邹珊的丈夫也是我们那一届的同学,与邹珊同届不同班。她丈夫也非常优秀,后来升任部队的师长;邹珊的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又去澳大利亚留学,并在那里定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邹珊的丈夫因心脑血管疾病不幸英年早逝。丈夫去世后,邹珊去澳大利亚女儿那里生活。如今她已经升级当上外祖母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外孙女。
直到现在,何晓红提起她的三弟来,仍是眼泪汪汪,难过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见姐弟感情之深。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奥秘:我与何晓红在二宿舍居住时就是邻居,那时她住在在北面的一排,所以那时我和她打交道比较少,远不如和梁虹颖、李雅欣打交道多。搬到6号楼以后,何晓红和我仍是邻居,甚至比在二宿舍时住得更近了,就在我们楼下。我住在三楼,她住二楼,上下只隔着那层预制板,所以我称何晓红为我们家的昔今邻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