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自黄河岸边的追思

(2023-08-03 06:39:29)
标签:

文化

分类: 黄河风文学作品专辑

发自黄河岸边的追思

 

  王正选

 

    昨天,我接到一个令人心情沉重的消息,它让我心潮翻滚,思绪不宁:吴梦琳老师去世了!时间定格在2021年6月21日晨6时30分。吴老师是我心中敬仰的人,他与平陆有着难舍的感情,我们师生之间更有深厚的情谊。

    十多天前,得知他在太原家中,茶饭不思,卧病在床。没想到这么快竟成永别,他生命律动的指针,永远停在了86岁的年轮处……

    思绪万千,时光回转。

    四十六年前,你迈着年轻矫健沉稳充满理想的步伐,为了山区文化建设,为了燃亮农村美术画坛,在阳光下,在风雨中,在冰霜雪刃的磨砺中,踏平泥泞,翻沟越岭,走近了黄河岸边中条山下的土窑洞,走近了我们这些山区的农家孩子。

     记得那是一九七四年的十一月,部官塬寒风呼啸,部官村的乡亲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欢欢喜喜的祝贺全县第一个农民业余美术学校在他们村举办。部官公社各村选拔的男女青年肩扛背包和你走到了一起,在你的辛勤辅导下,用拿锄头的手,开始了写生,素描,创作,从此,一双双种庄稼的大手拿起了画笔,一个个思谋庄稼田园的脑子,思维闪光在了艺术的殿堂。一个叫陈胡列的小女子构思的《会前唱段样板戏》作品居然被文化部选中,居然让正宗大专院校师生刮目相看!

     部官公社美术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迅速影响到其它地方。之后的几年里,城关,杜马,张村,窑头,西韩窑,王崖,小涧北等公社和村都先后开办了同样的培训活动,班级也由普及班上升到提高班。

    由于山区交通艰难,每一次转移,不管酷暑炎夏,风霜雪雨,你都是一把雨伞,一双胶鞋,依靠双脚丈量着几十成百里的山路。几年的时间里,平陆农民美术学校的影响力,吸引了省地直至人民日报、美术杂志社、山西文化艺术馆等相关单位和媒体的关注报道,吸引了文化部领导及全国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视察访问!我们也由此长了不少见识!曾荣幸的被地区文化局安排首次走出大山,乘上了北上的列车,在省城参观了山西昔阳农民画展和太原市工人画展。

    四十六年春夏秋冬,四十六年花开花落。四十六年的日子里,我们和您住过的土窑洞一样总是把你怀念,我们和你丈量过的沟壑一样总是把你牵挂。

     四十六年里,每当我们相聚相见总要说起您。说起您,是一份温馨,是一份鼓舞,是一份快乐!

    四十六年里,我们总是期盼能够见到您!见到您,是一份愉悦,是一份激励,是一份暖意。

     四十六年里,我们何曾忘记过,张村北村美术班的土窑洞在暗夜的笼罩下,突然轰隆的塌了下来数十名学员被堵被压,我们在一起拼命抢救!用双手拼命刨挖着泥土!

    四十六年里,我们何曾忘记过,文化馆的图书室突遭大火吞噬,我们在浓烟中一起拼命与大火抢夺珍贵的图书!三十六年里,我们何曾忘记过,在美术班的土窑洞里,我们一起被扑面的黑蚊子叮咬着!

     四十六年里,我们何曾忘记过,一九七五年九月在杜马贤良村,我们一起经历过的五十天连阴雨和惊恐的地震之夜!

     四十六年里,我们何曾忘记过,四十六年前的土窑洞里,生活是那样艰苦,条件是那样简陋,然而,因为有您的相伴,有您的身体力行,有您的无私奉献,有您的诚心关爱,我们虽苦犹甜,虽苦犹乐,我们人生中最艰苦的岁月在一片笑声中度过。

     啊!四十六年风风雨雨,四十六年的日日夜夜,平陆的山水回放着您跋山涉水播撒爱心的感人镜头;平陆的父老乡亲叙说着您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感人故事;平陆的《人物谱》里有您辉煌的一页。忘不了啊忘不了,凡是您奋斗过的地方,您高尚的人品都不可磨灭地镌刻在乡亲们的心里。

     四十六年,弹指一挥间,您由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年逾古稀的老者,然而,在我们的眼里,在我们的心中,您永远是那样年轻矫健,那样青春阳光,那样魅力无穷!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是您忠实的粉丝!

 

    附:吴梦琳同志生平

    吴梦琳同志,1936年12月出生,满族,祖籍河北省正定,归国华侨。吴梦琳同志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同年10月参加工作,1958年2月分配到山西省文联画报社任编辑,1961年,调到《火花》月刊任美术编辑,1963年从省城调到平陆县文化馆工作,历任平陆县文化馆副馆长,县政协委员,1985年调回山西省文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省文联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山西省文联艺校书记等职。1995年3月退休。

    回顾吴梦琳同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善良热忱,乐观豁达的一生,尽管经历了诸多挫折苦难,但他始终热爱生活,充满追求。

    1957年由于出身问题,吴梦琳同志没有继续深造,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主动要求分配到山西省文联画报社工作,工作五年后,1963年又从省文联调到平陆县文化馆工作。平陆县是个贫困县,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说,吴梦琳同志在平陆县工作期间,深入农民生活,认识到旧社会农民的疾苦,逐渐树立了为山区农民服务,在生活中历练自己,一专多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的人生理想。

    从26岁到48岁,吴梦琳同志把自己的美好青春都奉献给了山区农民,他只身走遍了山区的每个角落,为农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因地制宜,自制土幻灯机,绘制幻灯片,举办展览,排演节目,宣传科学种田、好人好事、模范人物,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夙兴夜寐,不辞辛劳,他的工作深受山区群众欢迎。除此之外,为改变平陆农村缺少美术人才的现状,吴梦琳同志在各公社轮流举办农民美术培训班,亲自任教,培养了农村美术骨干近200人,这一创举,引起了中央省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部美术处处长、中国美术馆、山西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的领导同志们,纷纷前来视察学习,《美术》杂志并做了专题报道。

    在平陆工作期间,吴梦琳同志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不愿当官,不想掌权,即使作为副馆长主持全面工作,他也把财务交给别人来管,不愠不火,面对赞誉他总是平静如初。

    人生起伏,世事繁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吴梦琳同志离开了让他魂牵梦绕的平陆县,调回山西省文联工作,时值改革开放,工作事业欣欣向荣,吴梦琳同志在省文联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和山西省文联艺校工作期间,又为城市环境改造和美术人才培养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退休后,吴梦琳同志组织制作的美术工艺挂毯,在民间艺术展览中屡屡获奖,并作为礼品赠送各界领导和国际友人。

    晚年,吴梦琳同志迷上了视频制作,不仅用视频记录历史,回忆过往,还热情的为周边同学友人制作各种视频用于交流馈赠和永久保存。

    吴梦琳同志工作期间,在美术创作方面取得颇多成绩,创作作品《山村喜事》(套色木刻)、《万山红遍》(套色木刻)、《治水英雄裴虎师》(连环画)、《解放军医疗队到俺庄》(年画)、《毁》(黑白木刻)、《绣春》(黑白木刻)、《黄河岸边》《黄河儿女》(木刻)等。

    吴梦琳的美术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农民,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吴梦琳同志为人友善热情,多才多艺,他自始至终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美术工作者”,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作者 王正选 笔名黄河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获2020年河之东十佳作者奖;团结出版社出版30万字纪实文学《黄河的儿子》一书;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获《山西农民报》征文优秀奖,入选《河东文学》杂志;报告文学《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怀》入选国内外版《神州》期刊;报告文学《从第一书记到荣誉村民》发表于《山西农民报》;报告文学《重生》获“我的运城 运城美文”主题征文二等奖;散文《怀念狼》《怀念鬼》《怀念贼》入选三晋出版社《百位作家作品集》;散文《幸运草》《平陆中条天路》《穿越世纪的感动》等发表于《山西农民报》。诗歌《黄河,我的老邻居》发表于《山西农民报》

    个性签名:没有自己的流向,就不配称为河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