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陆杜马塬传奇(下篇)

(2023-07-06 06:02:30)
标签:

文化

分类: 黄河风文学作品专辑
平陆杜马塬传奇(下篇)

作者:王正选 

   上村:姜子牙封为三界首领的大郎神

    中条山脉的墩台山下有座山梁叫大郎山,位于上村西北角。大郎山因大郎爷而名。大郎爷原名柏鉴,因个子魁梧高大,被称为大郎,何处人氏不得而知(据说是河南省郑州新郑人氏,该地每年举办盛大三月三大郎庙会),相传是轩辕黄帝旗下大帅,因在运城一带征战蚩尤功著,被姜子牙封为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见《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柏鉴领法旨,将‘封神榜’张挂台下。只见诸神俱簇拥前来观看。那榜首就是柏鉴。柏鉴看见,手执引魂幡,忙进坛跪伏坛下,呼宣元始封诰。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柏鉴昔为轩辕皇帝大帅,征伐蚩尤,曾有勋功;不幸殛死北海,捐躯报国,忠荩可嘉!一向沉沦,冤尤可悯。幸遇姜尚封神,守台功茂,特赐宝箓,慰尔忠魂。今敕封尔为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职。尔其钦哉!”柏鉴在坛下,阴风影里,手执百灵幡,望玉敕叩头谢恩毕。宋太平兴国三年,社民张允乐为纪念大郎功勋,建十亩大一庙院。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据大郎庙院后,因驻扎在张村一代的八路军常常晚上来袭。鬼子为了防御,便把院内大槐树树冠锯掉,在上面搭建瞭望台,但屡次都被大风掀掉。鬼子吓得再也不敢搭建瞭望台了。2011年,杜马全乡各村集资在原大郎庙旧址上重建起了大郎庙院和戏台,面积四亩地左右。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庙会。香火旺盛,十分热闹。笔者有诗曰:大郎柏鉴是尊名,征战蚩尤建功勋。姜尚封神位第一,民间纪念宋到今。
    大郎庙不远处的山半腰,地名叫扫帚坪(方言:saofupie)。据说早年这里是集会,有运城、陕西、渭南、潼关、灵宝的人都来赶集,集市上卖扫帚的特别多,故名扫帚坪。相传,集会这天,大郎爷会坐扫帚风来赶集(民间把发出声响的风叫扫帚风)。因上村有座大郎庙,明朝年间有位神仙去大郎庙拜佛,因所经的路上都是上坡,故将村名叫作上村。
    上村有个自然庄叫安头。相传安头原来叫庵头。村里的人家都很富足。早年在村口处有一座由两座山靠在一起的山,人称马鞍山,山中间有一洞,涧河的水从洞中流过。这座山洞就像一座能为村里保平安的山门,又因这里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可聚集天地灵气,因此被认为是一个风调雨顺,能出大官的风水宝地。村里也出过一位陈姓州官,还为村里栽种了500亩茶树园。后来,被认为能为村里遮风挡雨保平安的山门塌陷后,村里再也没有出过能做大事的官。村人认为村头的山门塌陷是不吉利的象征,为了不使村运衰败和使村人平安,便将庵头的庵字改为平安的安字,故名安头。还有一说,认为杜马塬村落的布局就像一个人骑在马上,安头村就是这个人的头,故名安头。另相传原村名为“庵头”,后人简写“庵'为“安”,庵头就成了安头。大郎爷的夫人在此庵内住过并有大郎爷的头像。
    上村还有一个自然庄叫鸡湾村在距安头9里外的深沟里,早年叫鸡儿湾。2010年为重盖大郎庙,人们在平整原大郎庙旧址的时候,挖出一半截石碑,石碑上记载当年建庙捐银数目,上刻有鸡儿湾。相传,鸡湾村后有一座山神庙,庙后的沟叫螃蟹沟,沟里长着一棵粗大芦苇。有一年皇帝巡察至此,认为鸡湾是个风水宝地,能出九斗九升芝麻官。皇帝心生妒意,决意破坏鸡湾风水。便派喇嘛(风水先生)前来破解。喇嘛发现了山神庙后的大芦苇,认为挖掉芦苇是破解好风水的良策。但挖了九九八十一天,芦苇就是挖不断。喇嘛认为决不能超过一百天。于是昼夜不停地挖,到了九十九天夜里,芦苇终被挖断。此时,一只老母鸡带着九只小鸡从沟里跑了出来往沟外跑。喇嘛紧随追赶。追到村口塌皮崖(方言:ta pi lai)处时,喇嘛眼看群鸡就要冲出沟,便捡起一块石头扔过去打断了鸡腿。风水破坏后,在村前的地里出现了成片没胳膊没腿没头的小料角石头人,据说这就是被害的九斗九升芝麻官。为了纪念被害的群鸡,人们就把这里叫鸡儿湾。到了民国时期,感觉儿字不好听,便叫成了鸡湾村。
    鸡湾村原来还叫金鸡儿村。说的是很早以前这里有一个大石头窝。有个南蛮子发现石头窝里面生金子,便用簸箕把石窝里的金子搓走了,但过一段时间石窝里又生下了金子,南蛮子又来搓。一年四季常年累月都是这样子。后来南蛮子交待了一个后人来搓金,这个后人心太狠,整天不停地搓金子,最后把石窝窝挫烂了,石窝里就再也没有金子了,金子都漏到了沟里,鸡湾沟和前面的贤良沟、郑沟的沙里面都有了亮晶晶的金子。人们便把这里叫金鸡儿村。
    上村村东五里外的一个村子叫贤良村。相传贤良村最早叫王狗村,不知何年因后村为罗村,前村为韩村,两村合为一个村,故名罗韩村,久之,习为罗汉村,也有十八罗汉之意。后来又改为贤良村。据郭宏图石碑记载,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山东举人侯尚文任平陆知县,因秉公廉明,为官清正,被奸人诬陷免职。罗汉村人郭鸿图获知此讯,气愤难平,遂奋力为其伸冤,终获昭雪,官复原职。侯知县为感谢鸿图正义之举,便将罗汉村命名为贤良村,意在赞赏罗汉村人是贤良之人,并将令嫒许配与郭鸿图之子。罗汉村从那时起就成了贤良村。贤良村这个名字是建国以后才逐渐叫响的。在当地民间的十里八村,叫罗汉村或叫贤良村都是一样的。

柳沟:观音娘娘路经地

    相传远古时期,这里常年干旱无雨,寸草不生,渺无人烟。途经这里的人,不是饥渴而死便是被猛兽果腹。一天,云游九州的观音娘娘路经此地,见此惨景,便用手中的复活柳枝沾净水随手一洒,滴落的五大滴净水化作五股清泉,滴落的小滴净水滴落在柳沟村与大岭山衔接处的小沟里,从此,沟里的草长得青茵如垫,郁郁葱葱,非常茂盛,人们就把这条沟叫青(qie)沟;撒落的一片柳叶,化作三四个人合抱不住的大柳树,由于这棵大柳树长在五股泉下游的沟里,于是,人们便把这里叫作柳沟。
    有了观音娘娘神灵的护佑,从此,这里草肥林茂,风光秀丽,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河南、山东等地的人相继迁居于此,最后形成了柳沟村。
   们为了纪念观音娘娘,就在观音娘娘当年降临的地方修建了观音娘娘庙,庙里常年香火鼎盛,特别是观音诞辰的二月十九日,社火大戏热闹非凡,商贾云集,盛况空前。借着观音娘娘的灵气,庙宇西边长成了五棵参天大杨树,恰似观音娘娘的兰花玉指;庙东北方向长了一棵大楸树,树洞内常年盘卧着一条白蛇,就像观音娘娘的济世宝瓶;每当斜阳西下时,树影能映射到东山上,树影正对着山上的那几户人家也成了当地的富庶大户。
    后来庙宇被毁,村人欲将三位神像移至窑洞,哪知几个壮汉对百十来斤的神像丝毫移动不得。后来,村里一长者,在神像前一番祷告,便有一阵微风拂来,微风中神像摇摇欲动,村民便轻易地将神像搬进了窑洞。


“门板下完,青壮抽干”的杜马战役

    杜马乡的杜村、马村、柳沟是写入《mao ze dong选集》第四卷的《杜马战役》主战场。
    1947年九月底,国民党胡zong南所属刘戡分部将6个旅调出西北战场,沿陇海线经河南省的卢氏、灵宝直达会兴镇过河,经山西省平陆县增援运城fei军。敌人企图从茅津渡过河增援,但由于我民兵的严防死守,遭到严厉打击的敌人改从太阳渡过河。围困运城的我太岳部队得知这一情况后,根据整个战局的部署,决心在这股援fei未到运城之前把他们全部消灭在中条山以南。我军迅速撤离运城集结于杜马北部的大郎山阻击。平陆县张村、杜马、留史、部官等地民bing和群众紧密配合,积极支前。十月初二,国min党部队从太阳渡过河,兵分两路,一路沿张村塬,一路沿杜马塬向运城进发。十月初三晚,在王zhen、王xin亭将军指挥下,战斗首先由我军独立三旅在张村塬打响。敌人发起了4次猛烈进攻,在我军的英勇打击下,始终不能前进一步。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张村之敌在初四下午退出张村塬,被逼太阳渡一线。当天晚上,二十四旅又在大郎山给敌人先遣部队以迎头痛击,拂晓,敌军不得不退守杜马一带。敌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把全部兵力集中在马村、六里坡一带负隅顽抗。
    为了彻底消灭刘戡残部,我军在杜马的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的大力协助下,从十月初五起,占领了贤良、辛庄、柏池、神圪垯等村,把敌人包围在杜村、马村等几个村子里。
    十月初七晚,最激烈的战斗打响了。敌军对我阵地猛烈反扑,我军民不分昼夜,英勇奋战,经五天五夜激战,敌军主力伤亡惨重。十月十二日,敌军基本被彻底击垮,残余敌军被迫撤出马村退逃至六里坡一带。十月十五日,来犯敌军被全歼灭。我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确保了运城的解放。11月15日,杜马阻击战告捷。
    
    黄河风草于2023年5月29日

    系统提示杜马战役这部分有闽敢词,我筛查了已经有一个小时了,但系统仍不放行,无奈只好删除了一大部分。希望河风老师见谅!       


平陆杜马塬传奇(下篇)
    作者 王正选 笔名黄河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获2020年河之东十佳作者奖;团结出版社出版30万字纪实文学《黄河的儿子》一书;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获《山西农民报》征文优秀奖,入选《河东文学》杂志;报告文学《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怀》入选国内外版《神州》期刊;报告文学《从第一书记到荣誉村民》发表于《山西农民报》;报告文学《重生》获“我的运城 运城美文”主题征文二等奖;散文《怀念狼》《怀念鬼》《怀念贼》入选三晋出版社《百位作家作品集》;散文《幸运草》《平陆中条天路》《穿越世纪的感动》等发表于《山西农民报》。诗歌《黄河,我的老邻居》发表于《山西农民报》

    个性签名:没有自己的流向,就不配称为河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