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儿子·第五章:杂记
作者:王正选
014、被部长拿下的“浅谈”(1)
按:1997年11月25日,我针对《平陆报》46期第四版一文撰写了自己的浅谈,经《平陆报》编辑后,在刊发前,时任县宣传部长史凌云同志斟酌再三后,怕该文作者撰稿积极性受到打击,便将我这个关于扶正新闻写作手法的浅谈压了下来,没有和广大读者见面。现在将我这篇当年被拿下的“浅谈”原文贴在这里,供读者审阅。(2018年3月9日)
写新闻要注重真实和表达手法
——就《寻找“1426警》报道与曹川乡刘岭村张志选同志浅谈
(1997年11月25日)
张志选同志在《平陆报》1997年11月17日第46期第四版发表了《平陆报——家乡盛开的油菜花》一文,针对此文,笔者就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表达手法上谈点不太成熟的意见,仅供相互讨论提高,以共同能给《平陆报》写出更有质量的新闻,使家乡盛开的“油菜花”香飘千里。
张志选在《平陆报——家乡盛开的油菜花》一文的结尾说:报社在排版审查时,应注意文字推敲与斟酌。譬如今年8月刊登的“寻找1426警”一文中写道:“有几个不明身份的人,来到平陆县公安局打听......”乍一看,不明身份是啥人,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不明身份”一般用做贬义,是嫌疑人,应改为“农民装束”的中年人为妥。
张志选所说的“寻找1426警”文原文如下:
本报讯:8月上旬的一天,有几个不明身份的中年人,先后来到平陆县公安局打听单位是否有辆车牌照上有“警426”字样的警车。
那是7月27日下午7时许,老城乡小涧北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正法的儿子不慎从树上掉下,头部摔成粉碎性骨折,霎时血流不止,头脑昏迷。李正法在求医无效的情况下,与村人急的在路边拦车意送医院救治。约10余分钟,人们看见一辆公安警车驶了过来,便赶忙摆手示停。车停下后,车上的人问明情况,让赶快上车,并一路加快车速,鸣笛直奔县人民医院。车到医院门口,李正法张口欲想问一问车主姓名。车主却让他赶快寻医救治孩子。黑暗中,李正法恍惚记下了车牌照“警426”。
当李正法辗转县医院、运城等地花费7000余元使儿子转危为安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谢为他解危救难的“警426”车主。但由于不知车主姓名和地址,他托人先从平陆县公安局打听,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最后得知刑警三队有辆车牌照为“1426”的警车。那天正是刑警大队副队长王勤生和三队警车司机张彦锋向农民李正法伸出温暖的解难之手。二位干警听说李正法要向他们表示的意思后说:“帮人救难,是应该做到的事,不要对我们有什么感谢。”二人给钱不要,请吃不去。李正法心里过意不去。于8月19日和亲友抬上为王勤生、张彦锋赠送的上书“解危救难,品德高尚”的牌匾走进了平陆县公安局。(王正选)
此文(以下简称《警》)是笔者刊登在《平陆报》1997年8月25日一版上的报道。文中“解危救难,品德高尚”八个字亦属笔者所题。笔者认为张志选针对此文阐述的内容中有两个方面不妥,应该说是关于新闻生命力的重要方面,或可说是重大方面。
作者 王正选
笔名黄河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获2020年河之东十佳作者奖。出版30万字纪实文学《黄河的儿子》一书。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获《山西农民报》征文优秀奖,“利丰杯”征文二等奖。散文《怀念狼》《怀念鬼》《怀念贼》《清明前夕忆母亲》入选三晋出版社《百位作家作品集》。报告文学《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怀》入选《神州》期刊。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入选《河东文学》杂志。
个性签名:没有自己的流向,就不配称为河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