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之路(138)研讨邀请函
(2022-11-24 10:13:11)
我的奋斗之路(138)
各省市园艺学会,不断发来邀请函。
名曰召开研讨会,随后旅游是重点。
138、研讨邀请函
从1996年春天开始,我几乎是每隔几天、最多一周就收到一封来自全国各省市园艺学会或果树学会的果树研讨会邀请函,研讨会并不是重点,主要的是研讨会开完之后的旅游。旅游的目的地全是国外的著名景点,记得有去朝鲜、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新加坡的,还有去莫斯科、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沙特、埃及的,总之去的国家很多,有很多我现在都记不清了。
说实在话:能收到这样邀请函的都是园艺界的知名人士,昌黎果研所只有几个研究员获得过此殊荣,职称低的人能收到这样邀请函的很少。像我这样一个初级职称能得到这样的抬举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尽管如此,这样奢侈的事我连想都没想过。
参加研讨会加上旅游的费用少则1000多元,最多的是2900元,是去莫斯科旅游的费用。这个数目现在听起来不算多,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并不是个小数目,那时我的月工资才300元。
记得植保室一位年轻的女研究员曾参加过这样的研讨会,然后随研讨会的学者们去新西兰旅游,她回来对新西兰环境的干净、整洁羡慕不已。这位女研究员是有课题经费的人,参加研讨会自然不用发愁。我之所以对此连想都不敢想,是因为我没有这笔资金。我1996年已经没课题了,即使有课题,课题组能为我出钱出国旅游吗?
1973年插场的一位女知青,也曾收到过研讨会去缅甸旅游的邀请函,可是她也是因为没有经费来源而搁浅。我们都是禁锢在最底层的人,这样的好事只能是看着别人实现,因为我们这些没有本科学历的插场知青,在上世纪90年代的科研领域,就如同后娘的孩子一样。
虽然研讨会因无经费参加不成,但是我那来自全国各省市的邀请函却是年年增长、从未间断。从1996年3月直到2010年9月份我年满55周岁退休,这些邀请函已经装满了一个70厘米见方的大纸箱子。我退休时,把这一箱子邀请函作为废纸交到废品站了。
作者简介:杨每宁
新浪博客昵称海凝 生于1955年9月
1973年高中毕业,同年10月去昌黎县两山公社后两山大队插队,11月到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插场,在试验场下属的第一果树队工作。1977年元月进农化室工作,1982年河北电大电子专业毕业,1997年8月评为助理研究员。自1993年以来,在国内省级以上果树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技术性文章160余篇,主编《优种苹果高产栽培技术300问》,参编《苹果生长环境与优质丰产调控技术》。其中有16篇文章被摘入《中国园艺文摘》;有14篇被收入国内各类大型的科技文献丛书。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入编《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词典》、《中国百科学者传略》等十几部大型科技名人辞典。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