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竟一语成谶
1996年职称评定之前,领导又出了两项新举措,一个是96年评助研要把韩子辉推荐到省农科院;另一个就是评助研要有在河北省内果树产区的推广证明。今天先说领导的这第一个举措。
领导想把韩子辉推荐到省农科院中级评委会上,这个消息是栽培生理室的一位老同志告诉我的。她说:“你要有个心理准备,虽然你比韩子辉的业绩突出,而且他的硬件大部分都是仰仗于你的给予,但是今年领导却准备把他推荐到农科院的中级评委会上,没准备推荐你。”
说实在话:出版《优种苹果高产栽培技术300问》这本书,韩子辉少出了2000元钱都是我补交的,另外我在《北方园艺》期刊上发表的三篇重量级文章都挂上了韩子辉的名字,但是这三篇文章的800元版面费都是我付的,我没向他要一分钱。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够评上助研,当然前提是我也必须评上。领导却只推荐他不推荐我,这分明就是想制造矛盾、挑起内讧!
记得当时一位60后本科生不解地说:“你写什么都挂上了韩子辉的名字,你就不害怕他以后评职称时和你竞争?”
我说:“我们都是1973年插场的知青,是同一战壕里的难友。出于对韩子辉的同情和怜悯,我愿意帮他一把,愿意他早日评上中级职称。至于他是否和我竞争,就凭他的良知了。”
我当时固执地认为:我虽然写好几篇文章都挂上了韩子辉的名字,毕竟我是第一作者,他是第二,他无法和我竞争。结果我的想法大错特错了,我万万没想到:那位60后本科生的话竟一语成谶了!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领导为什么打算把韩子辉推荐到省农科院的中级评委会上?全所人都知道韩子辉评职称的大部分硬件都仰仗于我的给予。不管怎么说,如果昌黎果研所只能向省农科院推荐一名助研的候选人,领导首先应该推荐我。记得当时所里百分之百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所里很多人都认为我着着实实地当了一次东郭先生。平心而论:韩子辉很有才,不仅文笔好,还具有绘画禀赋,而且比较低调,在人们眼里是个与世无争的人。即使他没有与我竞争的主观愿望,但是我给予了他那么多硬件,客观上起到了领导利用他压制我的作用。
有个同事说,我这样做纯粹就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说实在话:我内心的愿望是希望我和韩子辉都能评上助研,万万没想到我成人之美的善良愿望却让冒号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