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儿子 第一章 断断续续的记忆
作者:王正选
辍耕记
003、集粪
庄稼全靠粪当家 大量集粪是关键
我攒土粪不染黑 科学意识在心间
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所以,千方百计为地里增加施粪量是很重要的。地里究竟需要多少粪,我看到,前几年由于粪少,往地里送的粪是一丈五一担粪,后来一丈远两担粪,再后来粪源多了,五六尺远三担粪,但始终是粪堆底的麦苗长的黑油油的,说明庄稼需要的粪量是很大很大的。
生产队粪的来源:一是人工造粪,就是把路边的草铲成一堆一堆的,把草沤成粪,把玉米秆粉碎后和泥土混在一起沤制成粪;二是牛圈的粪,这是粪的主要来源,饲养员每天要推土垫圈,圈里的粪积满后,队长就得安排劳力到牛圈除粪。这样的活每一次基本上都有我。牛圈里又臭又脏,就是踩在牛屎上干活。这样每一次干一两天,粪就除完了。一年要除一二十次。三是羊圈的粪,羊粪是上等粪,大田里是舍不得用的,一般都施在菜园里、西瓜地里。我们队的羊圈在老村荀家的老地窨院里。羊圈里氨气非常浓,熏呛的人毛细血管里都是臭味,在羊圈里停一会儿就得跑出来换一下气。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羊一整夜都在圈里休息,该怎样忍受呢?羊粪被羊千万次踩踏的非常坚硬,要奋力刨挖,然后用两只框子一担一担的往羊圈外的平地上挑,这是个又脏又累的活。四是到社员家的茅厕里收粪,茅厕里更是脏,我不愿意在这里详细描述,那样你会恶心的。对于收到的茅粪要评等级,生产队要根据等级和担数记工分,评等级的标准是看茅粪黑的程度,茅粪越黑等级就越高,获得的工分就越多。实际上茅粪黑并不是沤制成的,而是被倒入了做饭烧火后的草木灰,草木灰越多茅粪就越黑,有些甚至是染布的煮黑水倒在里面,粪的颜色就更黑了。其实,这样的茅粪应该是越黑质量越差,因茅粪的主要成分是人粪尿,人粪尿在腐熟过程中,其中所含的有机态氮,如蛋白质、尿素等,经过微生物和酶的作用,转变成了碳酸铵。碳酸铵极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氨气,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放出氨气。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遇水就形成碱性溶液。所以,草木灰和人粪尿混合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促使碳酸铵变成易挥发的氨气,从而降低了人粪尿中氮素含量,肥力会大减。而老百姓却是只认黑的程度。我在家里因怕草木灰中和了茅粪的力量,总是不忍将草木灰倒进茅粪里,我的茅粪是肯定评不上等级的。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校园里有将近一亩地的操场,有一年我们开垦成地种上了葱,长得特别好,又高又粗,葱白很长,比生产队的还好,村人都买了不少。为什么我们小学生种的葱长得如此好,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就是我们学校茅厕里的粪好,因为里面没有草木灰,粪的颜色几乎和土的颜色差不了多少,如果让社员们来评等级,肯定是不上档次的,但这样的粪却是碳酸铵损失最少的真正农家肥。
粪集中起来了,我就得和大家一天一天地用平车陆续往地里送。地里如果还有未收获的庄稼,就先把粪堆放在地头。
作者 王正选
笔名黄河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获2020年河之东十佳作者奖。出版30万字纪实文学《黄河的儿子》一书。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获《山西农民报》征文优秀奖,“利丰杯”征文二等奖。散文《怀念狼》《怀念鬼》《怀念贼》《清明前夕忆母亲》入选三晋出版社《百位作家作品集》。报告文学《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怀》入选《神州》期刊。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入选《河东文学》杂志。
个性签名:没有自己的流向,就不配称为河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