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的儿子(第一章·断断续续的记忆·辍耕记·002、麦场上)

(2022-09-14 06:44:08)
标签:

文化

分类: 《黄河的儿子》连载
黄河的儿子 第一章 断断续续的记忆


作者:王正选



辍耕记


002、麦场上

 

火麦连天全民战  人人干得满身汗

打麦场上显身手  三个技巧不一般

 

 我们村因为是水浇地,麦子熟得比沿山一带较晚。那时是大集体。生产队组织人到沿山一带麦子熟的早的村子帮助收麦,到了我们麦子熟的时候,沿山的社员又来帮助我们收麦。机关干部都分派到各村帮助收麦。这就是全民大协作之龙口夺食大战!在火毒的阳光蒸烤下,割麦的、运麦的、捡麦穗的,人人都是又累又热,汗流浃背。

 从地里收麦到场里碾打都是非常辛苦的。割麦有割得快的,有割得慢的。我看那割得快的是一镰刀一次拉到底,不重复。我就照着做。收麦期间都是早出晚归,晚上还常常加班。非常疲劳。收麦期间吃集体大灶。有一次,我割麦回来,大家都赶快去食堂吃饭。我实在累得不行,就想躺在麦场边的麦捆上稍息一下,结果立马就睡着了,待醒来食堂的饭已经没有了。

 我们村是水浇地,水浇地的麦苗个高秆粗,割起来十分吃力,割麦的镰刀必须磨得锋利,而且割一垄麦就得磨一次,还得会磨镰才能把镰刀磨得锋利,否则,根本割不动麦苗;其次,由于麦秆粗壮,割下的麦苗,很不容易握在手上。每当割麦开始后,初嫁到我们村的姑娘,尤其是沿山村庄的姑娘,第一次割麦没有不流泪的,因为没有割过如此粗壮难割的麦苗,尤其是大家往往还要比赛谁割得快。本村长大的姑娘媳妇此时又故意在新嫁来的媳妇面前显示自己割麦的本领,更会让外村嫁来的姑娘们显得笨拙难堪。我在沿山村庄帮助割麦时,那些所谓的割麦快手比我差一多半速度。沿山的麦苗稀疏个矮秆细,割起来太轻松。

 开始收麦的时候,全队社员首先都是割麦,运麦。待麦场麦穗积的多了,便抽出精壮劳力进场脱粒、碾麦、扬场、归仓、积草垛。一般都是十八名。我一直是麦场队伍里的一员。

 在麦场有三种活我还是比较超凡的——

 一是脱粒。我往脱粒机里送麦穗的时候,前面收麦颗的,后面送麦捆的都会忙得急急火火的。当然,这样做是非常累的。晚上脱粒没有太阳人们还好受点,白天在火毒的太阳下非常难熬。无论白天夜里,只要开始脱粒,所有参与脱粒的人们全部被锁在浓浓的烟尘里,在脱粒机跟前直接往脱粒机里送麦穗的迷得更严重——完全是一个土人,嘴里吐出的不是痰,而是黑黑的尘泥,鼻孔里有多少就不用说了!后来有了能吸尘的脱粒机,迷得就慢多了。每一次脱麦结束后,就到麦场边埝下的水渠里洗澡。如果是深夜,水不是一般的凉。

 二是甩电缆。麦子脱粒后,还得经过碾压使其变成麦草喂牛,同时把遗漏的麦粒整出来。从前是用牛拉着石磙碾压,后来村里的能人发明了电碾,就是用电动机带动石磙碾麦子。和电动机连接的电缆线是从麦场中间的空中吊下来的,随着电碾在麦场上一圈一圈的转,电缆线会很快扭曲起来。别人操作电缆线得两个人,一个人在圈里面,一个人在圈外面,里面那个人和外面这个人配合把电缆线举起来让电碾通过的同时,还负责用电缆线摆动起来的力量让高处连接的吊盒转动起来,以缓解电缆线的扭劲。而我则不需第二个人的配合,只需站在圈外轻轻把电缆线摆动一个波浪式的力量就会让吊盒转动起来缓解电缆线的扭劲。就这简单的两下子,别人硬是学不会。

 三是上麦草。我们的麦草堆积的很高,在堆麦秸积的时候,随着麦秸积的高度,下面的人就难以把麦草扔上去。而我却能扔上去。这个时候我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我的方法是,当叉满麦草的麦叉子猛然举到高处的时候,随着连贯动作,把双臂的力量刹那间传递到麦叉子尖上,一股力量让麦草离开叉子的瞬间又往高处飘动起来,麦草就落到了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有一次,队长和一伙人在我背后不远处看我扔麦草,边看边评论着我的奇妙之处。当然,我也不知他们是否评论的到位。反正别人始终做不到。这个技术似乎也是无法用语言传递。

 晚上我们这些场上的十八勇士得睡在场里看护劳动果实。白天炎热的要命,半夜里却是凉的要盖被子。一天夜里,我因腿抽筋痛醒了过来,是因为睡的时候还不冷,到了半夜气温下降后我却没有盖被子而受了凉。从此,我的腿就落下了抽筋的毛病。

麦场夜景,有当年吾“诗”为证——

 

望天上,已是繁星闪闪

看场上,大家还在忙碌

这边尘烟里是脱粒机

那边飞滚的是电碾

这边的人们在擞麦(1)

那边的人们在积尖(2)

这边的人们在装粮入库

那边的孩童在嬉戏撒欢

川流的人们分秒不息

望着大肚子麦粒心里甜

今年又是丰收年

 

——草于1974年夏天麦场之夜

 

注:(1)擞麦:把麦捆解开或者是把脱掉麦粒的麦秸摊在场里待晒干碾压。(2)积尖:把碾压后的麦草堆积起来,堆得很高,然后再用泥覆盖顶部防雨,是牛的过冬草。


    作者 王正选 笔名黄河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获2020年河之东十佳作者奖。出版30万字纪实文学《黄河的儿子》一书。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获《山西农民报》征文优秀奖,“利丰杯”征文二等奖。散文《怀念狼》《怀念鬼》《怀念贼》《清明前夕忆母亲》入选三晋出版社《百位作家作品集》。报告文学《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怀》入选《神州》期刊。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入选《河东文学》杂志。

 

    个性签名:没有自己的流向,就不配称为河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