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之路(九十五)
倒丁字形芽接法,北方园艺给刊登。
成为我的处女作,从此开启新里程。
九十五、我的处女作
我最初几次投稿写的都是改进分析测定方法的文章,可是这些文章都泥牛入海、渺无音讯。栽培室的很多老同志都建议我以后投稿时写苹果栽培方面的文章,不要再写改进分析方法的文章了。其实大家说得都非常有道理,正如同志们所说:我不是分析化学领域的权威人士和领军者,也不是学分析化学专业的,即使我的文章再有价值、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在这个领域的期刊上发表。于是,我虚心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决定改变自己的思路,改写果树栽培方面的文章。
1992年3月份,我写了一篇有关果树芽接方面的文章,题目是《果树的“倒丁字形”芽接法》,然后,我将这篇短文寄给了《北方园艺》编辑部。我当时对这篇文章的发表没报任何希望。这篇文章才500多字,是名副其实的“豆腐块”。
万万没想到两个多月以后,我竟收到了《北方园艺》编辑部寄来的样刊,这篇文章刊登在《北方园艺》1992年第3期上。我以前写的数千字的改进分析测定方法的文章一篇都未能刊登,没想到一篇不起眼的小豆腐块竟成为我的处女作,让我的名字第一次变成了铅字。
大家一定感到好奇,一篇小豆腐块怎么就能胜过大块头的文章得以发表呢?下面就让大家见识一下这篇文章的庐山真面目。
果树的“倒丁字形”芽接法
蔷薇科果树(包括仁果类和核果类)最适宜的芽接时间是八月份上中旬。在这段时间内芽接,形成的苗木质量最高。过早,接穗的芽子发育不充实;过晚,选做接穗的纸条木质部与韧皮部不易分离。但是八月份上中旬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季节,接芽若绑缚不严、不牢,雨水由接口处渗入,就会使接芽霉烂,降低嫁接的成活率。“倒丁字形”芽接法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的弊病。此法的特点是雨水不会由接口处渗入,从而确保嫁接的成活率。具体做法如下:
1、将接穗的芽尖朝下握于手中,用芽接刀在芽子上部0.5厘米处割一横口,其长度同一般芽接法,然后在芽下1.5厘米处由浅入深削入,取下接芽。
2、在砧木上距地面5厘米处先割一横口,然后在横口的上方割一竖口,形成“倒丁字”。用刀尖将竖口的韧皮部向两边拨开,将接芽的尖端朝上由下而上推入砧木中,接芽的平端与“倒丁字”的横口对齐。
3、接芽嵌插不够牢固时,用马莲或塑料条在芽下固紧一两道即可,不必像常规芽接法绑缚的那样严密。若接芽与砧木的木质贴得很紧,嵌插又很牢固时,亦可不绑缚。此法若能认真操作,成活率可达100%。
(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
杨每宁)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文,这样的“小豆腐块”竟在《北方园艺》期刊上发表了,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北方园艺》可是国家核心期刊啊!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篇短文开启了我果树专业文章写作的先河,成为我今生的处女作。后来我又陆续在《北方园艺》期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后来发表的都是五千字左右的长篇文章。
《我的奋斗之路》截至今天已经完成了95辑。新浪博客下课以后,我想把余下的部分继续完成。如果哪位博友想看到这部长篇连载的后续部分,想知道我后来的结局如何,请把您的电子邮箱地址用纸条发给我,或发到我的电子邮箱里。我的电子邮箱地址是:ymn0907@163.com
新浪博客下课后,我将把《我的奋斗之路》的后续部分陆续发到您的电子邮箱里。海凝衷心感恩博友们15年来的鼎力支持!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