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山人家(四)
作者:王正选
大伙的光景顺当多了,可这国军并不满足,他的想法大着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东奔西跑,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为村里栽植了泡桐树1500株,柳树1500株,杨树2500株,桧柏树2000株,在安头和鸡湾村建立了干果基地,栽植核桃树1800亩。自筹钱15000元购回二手变压器,救活了枣树阳坡沟的抽水机。在水利部门的支持下,铺设防渗管道3000米,把水送到大伙的田间地头,虽然水源远远不足,但也先解决了燃眉之急,大伙用此水浇灌菜园子卖西红柿,也赚了不少钱。
说起植树的事,已卸任快三十年的老支书陈小居老人说:“树苗运回来后,为了确保树苗的生命力和迎接县上的林业现场会,国军带领大家居然两夜一天没合眼,一口气把从进村开始到大郎山的四里多路两旁的树全部栽完。植树完工后,年轻力壮的国军都累的躺倒在地上睡的醒不来了。正月十一,全县林业现场会在上村召开,偏远的上村,因这次林业现场会引起了上级的重视,感觉上村的村干部选得好,是能为群众办事的好村干部,也引起了上级部门之后对上村各方面发展的关注和积极支持。国军的积极进取精神,我们很满意,这些树的管理和除草都是我们在家的老年人义务完成的,我们从心里愿意义务干。”
上村现在是两个居民组,二组的居民是有条件能建菜园子一个组。在大片的菜园里,村民介绍说:“从前没有水的时候,只有两三家因自己有水窖,把老化的桃树刨掉栽成了西红柿,家里的收入就比我们这些没有菜园的户收入多。我们这些没有浇水条件的户,只能靠桃树的收入了,但因没有水,桃树旱的没一点力气,桃的产量、品质都上不去,加上也老化了,靠桃卖钱也指望不上了。说实话,因为没有钱,孩子说媳妇都熬煎。自打国军把枣树阳坡的水引上来后,第一年有十多户种了菜,也就是西红柿;第二年有三十多户;今年五十多户都把桃树刨了种成了西红柿,平均一户都在四亩多。大家看到,这有了水,种菜卖钱是个好门路。哦,你问能卖多少钱?一亩地毛收入在四千多块钱,刨去投资,能落两千四五百块钱,比桃树多收入一半还多。唉,这国军要是早干几年村干部,早几年把水抽上来,你说,这要多卖多少钱啊!国军还要推广西红柿套袋技术,这收入就会更多了。”
上村现在还有3000多亩地不能有效开发,大伙的日子依然是紧巴巴的。下一步,国军要带着大伙在山上修建一座大水库,彻底解决浇地问题,水的问题一旦解决,国军要把这丰饶的土地因地制宜,一部分规划成菜园、果园,一部分种成苜蓿和黑麦草,用草养殖牛羊。这牛羊现在太顶钱了。这样,昔日干旱的土地就会为大伙创造成倍的财富。村里的喂羊养殖小区已开始了规划。他还要在村里建起文化大院,让路灯绕着村里转,还要在大郎山上盖上大戏台,开发大郎山景区,这方面,他已采取铺设水泥和砂石解决了通向大郎山道路的硬化问题。
前不久,笔者再次见到魏国军时,他告诉说:“村里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家家户户的大小巷道已全部用水泥硬化了。为了办这个好事,也是费了不少劲,那小巷道有3000多米,主巷道有1000多米,多年来,巷道两边都被许多村民栽成了花椒树、核桃树,现在要改变巷道行路难的问题,这些东西非刨掉不行,可他们肯定不想刨,没办法,只有我来惹人了,不过,大伙毕竟还是知道硬化巷道是大好事,要不然,一下雪下雨,满屋都踩成了胶泥疙瘩,娶媳妇过事的时候,是最窝囊不过了。现在硬化了,大家都很高兴。”
上村很多户都存在着有了新院还占着老院的老大难问题,按说是划了新院就得把老院交给集体,但这个问题几十年来一直解决不了,可是国军现在把它给解决了,为村里增加了293亩耕地。国军说:“为了给村里硬化道路,还欠着人家工程队40多万块钱,把这地包出去,逐年把这欠账还了,然后就把这地分给家里添了新人口的人家。让大伙都要能过得去。”
王正选,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笔名黄河风,著长篇纪实文学《黄河的儿子》一书
,发表的漫画、新闻、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见于国内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散文《怀念狼》《怀念鬼》《怀念贼》入编三晋出版社《河之东百位作家文集》一书。
个性签名:没有自己的流向,就不配称为河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