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奋斗之路》前言

(2021-08-17 11:45:43)
标签:

文化

分类: 长篇连载
《我的奋斗之路》前言


    2013年11月15日,在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1973年知青插场30周年聚会上,我为大家朗诵了一首诗《昌黎果树研究所知青插场30周年有感》,下面是这首诗的部分内容:


    无比自豪,无限感叹,
    我们是1973年插场青年。
    经历了风霜雪雨,沧桑巨变,
    30年似弹指一挥间!

    满怀理想,满怀期盼,
    我们是激情年代的热血青年。
    满身泥土,汗水洗涮,
    怎能忘那执着追求,坚韧信念。

    尝尽艰辛,历尽磨难,
    我们是非常岁月成长的青年。
    广阔天地练就红心,
    希望的羽翼更加丰满。

    ......

    谁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
    谁说黄金岁月一去无返?
    耕耘之后必有收获,
    30年后迎来硕果满园!

    我们中本不乏佼佼者,
    如今又有了学士、博导、研究员。
    成功人士不胜枚举,
    主任、科长、局长和老板。

    回首往事,我们热泪纵横,
    知识青年就甘愿奉献。
    尽管遇到无数不平待遇,
    我们义无返顾,任重道远!

    为我们的成长喝彩吧!
    1973年插场青年。
    为成功的同胞喝彩吧!
    明天你也是成功的一员!

    莫道知青是时代的弃儿,
    我们偏要和宠儿挑战。
    未来世界夺目璀璨,
    让我们迎接美好的明天!

    (尽管我如今尚未走出失败的阴影,但我仍真诚地向成功的同胞喝彩!)
   

    2003年11月15日于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


    大家可能会问:你已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失败者,为何还有这样的自信和底气为成功的同胞喝彩呢?我先不急着回答这个问题,看完我的这部长篇纪实,你自然就会明白为什么了。

    关于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定义,社会不同的阶层、三观不同的人自然有截然不同的判定方法。那么我是怎样定义自己的呢?我认为“我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此言一出,必会招致无数质疑:成功与失败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概念,你怎么把两个截然不同的桂冠集于一身呢?大家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当前主流社会对成功者的判定是以权势和金钱作为衡量的标准的。如果用这种标准衡量,我是名副其实的失败者。首先我没有任何权势,我是一个弱女子,既无三头六臂,又不会走上层路线,没有取悦当权者的本领,还不会来事。在这个唯学历的年代,我只是一个大专毕业生,没有本科及其以上的学历,所以自从参加科研工作以来,我一直被禁锢在最底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字辈。我直到退休还只是一个助理研究员,这是本科生毕业5年以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的职称。所以用权势的标准衡量,我当然是地地道道的失败者了。

    用  金  钱  的  标  准  衡  量  我  也  不  行,我  直  到  退  休,工  资  只  高  于  工  龄  短  的  试  验  场  工  人  和  刚  参  加  工  作  的  大  学  生,在  单  位  属  于  中  下  等  水  平。在  婚  后  20  年  的  时  间  里,我  始  终  赡  养  年  迈  多  病  的  公  婆  和  患  有  严  重  癫  痫    症  的  小  姑,还  要  负  责  他  (她)  们  的  医  药  费,而  且  没  有  任  何  额  外  收  入。当  然我  比  起  我  们  县  各  企  业  的  下  岗  职  工  还  是  强  了  很    多。

    令我引以为傲的底气和资本究竟来自哪里呢?现在给大家一个简单的答复,详情见本长篇纪实内容。

    1975年苹果树芽接竞赛,我以每小时芽接188株获得知识青年芽接手的第二名。

    从1975年开始,成为中国乔砧密植苹果园奠基者吕纯蔚研究员的得力助手,从中受益匪浅,并多次获得吕纯蔚老师的好评。

    1988年对教科书上的姜黄素比色法测硼的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进,使之适合于本单位实验室条件匮乏的实际情况。

    1991——1992年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苏州大学的《实用英语教程》上下册,分别获得国家级公共英语二级和四级证书。

    从1993年开始在国内《北京农业》、《北方园艺》、《山西果树》、《烟台果树》、《西北园艺》、《河北果树》等省级以上的果树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技术性文章160余篇,还在《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上发表技术性文章数篇。其中有14篇高档次的文章被载入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园艺文摘》。

    主编《优种苹果高产栽培技术300问》,全书16万字。1995年3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量1万册;1997年再版,发行量2万册。

    1996年入编《中国百科学者传略》、《当代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等几十部权威性的大型科技辞书。

    当时河北省有两个省级果树所,除了昌黎,石家庄还有一个果树所,其它省只有一个省级果树所。因为昌黎果树所每年都完不成省农科院下达的论文指标,河北省农科院一直都想以此为缘由将昌黎果树所撤销。可是自从我发表文章一发而不可收以后,昌黎果树所年年都超额完成论文任务,因此昌黎果树所便被保留了下来,从而保住了昌黎果树所全体职工的饭碗。

    其它的就免了,仅凭上面例举的这几项,这算不算是突出贡献?这算不算是成功者的成就?因此,我觉得把自己定义为“成功的失败者”是符客观事实的,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从1973年插场直至2010年退休,我一直把“凭能力获得应该得到的一切”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可是事实上同龄人所获得的一切,我什么也没有得到。但是我并没有悲观失望,也没有沉沦。尽管参加科研工作以来,我一直是忍辱负重、被禁锢在最底层,但一直是在顽强拼搏、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坚忍逆袭,总之是失败与成功同在,坎坷与辉煌并存。

    能够得到同龄、同三观、同命运人的理解和共鸣,便是我撰写这部长篇纪实的初衷。海凝衷心感恩朋友们长期以来的鼎力支持,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