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黄河的儿子 第四章:乡情(部分文集)
作者:王正选
002、怀念鬼
中 篇
艰难的岁月就这样在与神鬼的交融中踉跄前行着。由于我家的窑洞是坐南面北极其缺乏太阳光线照射的窑洞,农村称“南阴窑”。常年住在阴暗潮湿的土窑洞里,加上起早贪黑艰辛劳作和吃糠咽菜的苦日子,母亲的身体渐渐不支,而且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每至冬天,夜夜咳嗽喘息吐痰难以入眠,常常病倒茶饭不思。但一家的穿衣吃饭还得靠母亲拖着病体日夜劳作。因此,我学会了照看病人、帮母亲搓棉花纺线的活计。我纺的线粗细不匀,只能作为织粗棉布用。母亲病倒后,我有时间就边纺线边与母亲做伴说话。母亲的圈友们得知母亲病得卧床不起后,时常前来看望。客人往往是未进门便开口说话。我听到有客来访,便羞的立即停止这妇女才干的纺线活。客人进门后说:“听说你病了,怎么还能纺线啊!”母亲回答说是我在纺线。客人惊奇地说:“我就说,进门前就听到纺线车响,还思衬说你的病好了。”说完,就看我纺的线,连夸说纺得好。有时候,我纺线的声音被路过家门的村人听到了,人们会对其他人说,老婆的病好了,听见还在家里纺线。
恶劣的生活条件,不仅母亲病情加重,而且母亲发现我们也有了咳嗽的症状。就决计不能再在这个鬼气盛行的地方住了。我们想和村里人们住在一块的愿望也像绝症病人求生一样的强烈渴望。母亲就不断地寻找大队干部述说困境,希望给批划一座院基。但母亲不知道找干部办事不仅是述说困难,而是还要请吃送礼的。都是一个村的,你的情况你不说人家心里也明镜似地清楚。有头脑灵活的所谓“有本事”人家,请村干部到自己家里吃顿“四盘八碗”,再喝两盅小酒,想让办的事情就拍板定案批办了。而我家的院基始终都没影子。
多年之后,我已成了十七八岁的壮劳动力了,无论村里那一家有了红白事、打窑、盖房、建院、筑墙、为亡人打墓的事情,我都去帮忙,而且总是在重要的岗位上。有一次,村干部家里也修建住宅,我也一样去帮忙干活。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干部在我们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在村里一个坡段上与家人相遇后,就顺手往路西边的一块空地指了指,说,这块地基就归你家了。
那块地基是一处乱葬岗坟地,是早已没有了后代的坟,坟里的亡人早成了没人疼没人爱穷的没钱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孤魂野鬼了,或者说可能已坠落、蜕变成了穷凶极恶的鬼了,谁要再占领拆迁他们的地盘,他们不给你玩鬼命才怪!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个关于坟场的事件,说的是在1971年8月的一个早上,西班氏南部离柯多瓦市的内尔梅芝村,一个老妇和她的幼孙正在厨房里闲坐,突然间,小孩子紧张地大叫起来。他看见一个突然出现在粉红瓷砖上的脸孔,表情无限凄惨。家人赶紧去擦,只见眼睛越擦越张得大,面容变得更加凄惨,更令人毛骨悚然。家人惊慌失措,便把地面上的瓷砖掀去,改铺混凝土。但三个星期后,第二个脸孔出现了,而且比第一个更加清晰。后来政府开始调查,当工人们把地面掘起,才发现地下是一个中世纪的坟场。伴随脸孔的出现,录音机录得了人类听不到的声音怪异的语言和悲苦的呻吟,跟地面鬼脸的痛苦神情正相配合。
说实话,也只有像我家这种情况才会要这样的院基地。就这样一块没人敢要的地方,我们也会万分高兴:我们终于能和村人住在一块了!终于不因为晚上想到村里玩,在回家的夜路上怕狼怕鬼了!终于能摆脱病魔的纠缠了!终于不因挑一担水在途中歇几次才能挑到家!终于不因为从地里干活收工后,村里人饭都快做熟了,我们才回到家!
于是我们立即动手先整理地基。因是一片坟地,就必须要先把坟场清理出去。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首先,地面上大量的坟包和村人倾倒的土和垃圾就得多少天也干不完。然后再把墓穴也得全部清理出去。每一个墓穴都在七八尺深,有些地方是坟套坟,就是说新坟埋进了老坟,新坟已没有了后代,那老坟更不知是那一个年代的坟墓了。有些坟墓里的棺材板还是油漆的,依稀还有清代帽上的红缨子,看来当年也算是有钱人家。每天晚上我一个人都要坚持在坟地里干到很晚。到底此地有多少墓穴,根本搞不清。黑暗里那些呲牙咧嘴、黑窟窿眼睛、少胳膊碎腿的亡灵常常呈现在我的面前。对这些东西,母亲知道的,就由母亲按着她的方式去处理,母亲不知道的我就统统的随土倒掉了。我想,反正我光景就这样了,看鬼你能把我怎么样!在院子的西南角,有一处腐烂残留的碎骨,我一直向下挖,却一直挖不完,最后实在是挖不动了,就干脆不挖了。这院子前后要挖几百方土,我要干到何时啊,两只手已是血泡套血泡了,有钱人家谁受这么大的罪啊!“你一定不愿意腾位置你就永远住这里,我也不反对。”这没有挖完的碎骨也只有我一人知道。后来家人在这个位置上竟然当茅房用。我真是没办法了。反正责任我一人承当了,亡灵有何不满就找我好了!
“晴天乌云遮人急,无奈惊尔在此息。腊月北风本性寒,烧钱化纸送心意。”这是我给从这儿所有清理出去的亡魂们的赠言。没有钱了就找我,冥国的钱银我就会发行制造,这方面我不用去求人,我会给你们奉送。
我没有推卸责任,没让他们去找毛泽东主席。
虽然是建了新院子,实际上,我们还是没有逃出鬼的圈子,依然在更为凝聚百年鬼气的鬼氛围里居住生活。不过,我这所宅院进门出门是村里唯一的既不上坡也不下坡的宅院,别无第二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