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黄河的儿子(第一章·断断续续的记忆·填不满“肚子”的锅灶)

(2020-06-14 06:09:48)
标签:

文化

分类: 黄河风文学作品专辑
【转载】黄河的儿子 第一章 断断续续的记忆 


作者:王正选


填不满“肚子”的锅灶

 

一个锅灶多少事  上学期间伴身边

有空不能把书看  有空必把柴禾捡

 

 我上学期间,和许多同学不同的是,逢星期天和放假的日子里,我的任务就是不停地拾柴禾!拾柴禾!!拾柴禾!!!家里做饭需要大量的柴禾。拾柴用的工具有用竹竿做成的竹耙子,短木柄撅头,镰刀,斧头,木叉子,竹篓,绳。竹耙子是用来耧荒草叶、豆叶、棉柴叶,短木柄撅头是刨臭椿树根和枣刺根的,木叉是配合用镰刀割枣刺用的,斧头是砍树枝用的,竹篓和绳子是盛柴和捆柴用的。那时候不像现在,农村多数用蜂窝煤和电磁炉做饭,已很少有人烧柴禾,漫山遍野都生长着从前做饭需要的柴禾。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依靠烧柴禾做饭,凡是能长柴禾的地方都被拾的光秃秃的。拾柴禾就成了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了。为能拾到柴禾,所有能攀爬的山崖都爬遍了。我发现,不少酸枣树别看苗不大,往往根不小,是上等柴禾,若发现崖的高处有棵酸枣树和臭椿树苗,就太诱人了!为了能拾到柴禾,经过思想斗争,多数时间会决定冒险行动。因此,常常为了能拾到山崖高处的一个小椿树根和栆刺根,就用小撅头在崖壁上刨脚窝一点一点往上攀爬,村人常说“上崖容易下崖难”,有时候上到半山崖才发现要下来已经是很危险很困难了,有时候会一失足从高处惊心动魄地跌滚下来。有一次,为了拾到一棵枣刺,刚上到山崖高处举起“凶器”准备动手时,眼前突然冒出一条张嘴吐信的长蛇,这一惊非同小可,我真的是无路可逃!只会歇斯底里般地喊叫着用拾柴的武器高频率的向蛇身上乱砸起来。当我清醒过来后,看那蛇已被我砸的掉下悬崖。待我把枣刺弄下回到地面时,只见蛇被砸得头破血流,嘴一张一张地吐着血水。经过这次惊恐之后,我反而不怕蛇了,见了蛇我就要打蛇。近处的柴禾难以拾到后,就独自往冤枉沟的深处摸去。在静悄悄而神秘的深沟里拾柴,是很少有人敢独自去的。就这样,那要命的锅灶里还常常没柴烧,有时候几乎做不熟饭。回忆到此,想起有一个年份里,因买不到火柴,就只好点燃用艾草做成的火绳,每天做饭就靠用火绳的火对着麦草用嘴不停地吹,直至吹出火来,而两眼早已被烟熏的满是泪水。如果自家的火绳不幸灭了,就只好拿着火绳到别人家里用火绳对着人家的火绳把火传回来。典型的早期“圣火”传递。

 我从能凑合着看书的年级开始,就喜欢看书,但却是很少有书。偶尔借到人家一本书,会激动的爱不释手。父亲看到我看书,会大声斥责说,那书能顶肚饥就把那书吃了!因此,有时候我会在去捡柴禾时,坐在荒野无人处先看书,结果等我昏天黑地的从书里清醒过来时,太阳已快落山了,而我还未拾到一根柴,情急之下,我会爬上高高的树上砍树枝。因为拾柴,身上被镰刀割破、栆刺扎破的流血事件是经常发生的。止血的办法是用细土面撒在伤口上。

 为了柴禾,到了生产队玉米收获后,玉米秆喂牛或者沤粪用,剩下的玉米根就平均分给社员们自己刨了当柴烧。小麦收获后,麦秆喂牛,麦根刨回家烧柴禾,这叫拾麦茬。棉花收获后,棉花苗拔出(叫拔棉花柴)论斤分给社员们烧柴禾。棉花柴是上等好柴禾。还有豆秆豆叶(豆叶是羊过冬的好草料)。弄这些庄家的“下水”都是非常辛苦的强体力劳动。就这样,一年四季柴禾总是不够用。

 除过拾柴禾,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是为挣工分和成年人一样努力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为缓解家里的贫穷日子增砖添瓦。这里举一个秋假期间的劳动记录例子——

 

注:

1、推车,就是用小平车拉东西,或拉土、拉粪等,一个人拉着吃力或者拉不动,后面得有人帮助推车。

2、脱稻谷:因为是水浇地,当时我们村连续几年种过大米。稻田垒畦,插秧,割稻,脱粒,我都亲自参与。稻谷捆比麦捆重。

 

3、 附当年与秋假有关的作业摘录:


一  九  七  一  年  秋  假  劳 

 

 月  16  日: 早:开      中  午:担       下  午:掰  玉  谷  皮(65斤)

 月  18  日: 早:平      中  午:平       下  午:平 

 月  19  日: 早:除  羊    中  午:除  羊     下  午:除  羊 

 月  20  日: 早:浇      中  午:浇       下  午:浇 

 月  21  日: 早:刨  玉  谷  中  午:浇       下  午:浇 

 月  22  日: 早:拔  豆    中  午:浇       下  午:浇  

 月  23  日: 早:刨  玉  谷  中  午:拔  豆     下  午:拔  豆    晚  上:拉 

 月  24  日: 早:担      中  午:刨  玉  谷   下  午:担      晚  上:加  班  一 

 月  25  日: 早:推      中  午:推       下  午:打  土 

 月  26  日: 早:推      中  午:推       下  午:推 

 月  27  日: 早:推      中  午:担       下  午:打  土     晚  上:加  班一 

 月  28  日: 早:打  土    中  午:除  牛     下  午:推 

 月  29  日: 早:除  牛    中午:除  牛     下  午:推 

 月  30  日:   担      中  午:推       下  午:推 

期  间,为  水  利  担  石  子  76  斤(为  能  多  挣  工  分,在老  村  涧  滩  附  近  干  活  休  息  之  余,到  涧  滩  里  拾  石  子,收  工  后,几  里  路  挑  回  家,然  后  再  借  空   担  送  到  五  里  外  的  五  龙  庙  沟  水  库  工  地)。

10  月1日: 早:脱  稻    中  午:脱  稻     下  午:脱  稻    晚  上:加  班  脱  稻 

10月2日: 早:脱  稻    中  午:脱  稻     下  午:脱     稻 

......

注:

1、推车,就是用小平车拉东西,或拉土、拉粪等,一个人拉着吃力或者拉不动,后面得有人帮  助推车。

2、脱稻谷:因为是水浇地,当时我们村连续几年种过大米。稻田垒畦,插秧,割稻,脱粒,我都亲自参与。稻谷捆比麦捆重。

 

 

秋假总结——三大革命练红心

 

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放假后,自己就立即投入到了繁忙的“三秋大会战”劳动中。经过紧张的四十天劳动……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