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果园知青颂》写作问题的商榷

(2019-11-19 10:38:20)
标签:

知青文学

文化

分类: 文学随笔

关于《果园知青颂》写作问题的商榷

 

    昌黎果树研究所1973年插场知青大集体的回忆录《果园知青颂》我现在已经写到第100辑。看似写了不少,其实我写到第七十多辑的时候,就已经黔驴技穷,有一种搜肠刮肚的感觉了。

    我们1973年插场的101名知青先后离开果树所的有38人,其中有很多人自从离所后我一次也未见过,对于他们的情况知之甚少。昌黎果树所是个大单位,即使是没有离开果树所的知青,有的人我二三十年也没见过一面。

    1979年我的宽城朋友王丽华来昌黎看我,提出想见见当年在果树所青年中很有影响力的团总支书记张立群,我带着她到张立群家里见了他一面。我再次见到张立群,已经是20031115日——知青插场30周年聚会时,两次见面相隔了24年。

    正因为有很多知青见面的时间很少,所以我对他(她)们的情况也就知之甚少。无论我怎么倾情歌颂他(她)们,甚至自以为已经拔高了他(她)们,但是我写的东西如果让他(她)们看了也未必能够满意,因为每个人最辉煌、最引为自豪的地方只有本人最清楚。有些知青尽管我已经绞尽脑汁写了他(她)们,但他(她)们却没看过我写的回忆录,我对这些人的描写他(她)们自己是否满意我也不得而知。

    现在我已经深刻认识到:如果想把我们这个知青大集体的每个知青个体都能够描写的生动、鲜活、到位,反映出他们的伟大成就,就必须采访他们,可是现在我根本做不到这一点。10年来只有3名知青在交谈中向我讲述了他们的个人经历,这对于知青大集体回忆录的写作无异于杯水车薪。我耳濡目染的、所能了解到的、所有能写的东西现在统统都写了,再写就是闭门造车了。

    鉴于目前这种情况,我决定以后不再以每周两辑的速度定期发表《果园知青颂》。以后何时有素材何时写,不再定期发表了。

    海凝感恩朋友们多年来的理解、支持和鼎力相助,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