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伏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2019-07-26 11:17:02)
标签:

健康

分类: 营养学、美食与健康话题
中伏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1、防中暑
    夏季气温高,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烈日下远行或房屋不通风,致使外界温度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极易发生中暑。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应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严重者应送往医院诊治。

    2、防伤湿
    夏季多雨,加上不讲究饮食,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及冷饮,或者大汗后用冷水洗澡,容易导致人体伤湿,而出现头昏困乏、身重无力、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等症状。因此,夏天要注意防雨防湿,不要暴饮暴食生冷食物,不可久居湿地;

    3、防受凉
    夏季防受凉比防暑更重要。进入夏季后,人体的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高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一旦受凉寒邪易趁机入侵,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且寒邪是渐进累积的过程,很多在夏季反复发作的咳嗽、过敏性疾病也多因寒邪昕致。目前电风扇、空调等是夏天室内主要降温器具,所以注意不要过多使用,入睡后更不要使用。还应避免在露天、过道有穿堂风处卧睡,以免受凉;因为伏天气候炎热,温度较高,人体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觉时开电风扇或者空调直吹人体,易于造成毛孔闭塞,汗液排泄不畅,风寒之邪与湿邪结合,可导致全身酸痛、湿疹、皮炎、头痛、发热等症状,故睡眠时不宜用电扇和空调直吹。

    4、防疫病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适宜细菌及一些致病微生物生长。一旦食入被污染以及变质的食物,容易发生痢疾、食物中毒等。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出门回家勤洗手,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记好中伏需要防范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能轻松度过的,千万不要让自己处于一个烦闷的状态,好的心态能够更好的度过这个中伏。夏季的生活一直是那么美好,尽情享受吧!

    
以下就介绍几款解暑粥

    绿豆粳米粥:绿豆60克,粳米100克。

    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2个小时,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热毒、止烦渴、消水肿的作用,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

    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粳米和菊花洗净,二者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水开后,将苦瓜块、冰糖加入锅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此粥可清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下痢等症的辅助食疗。忌同时食用湿燥、麻辣、厚腻的食物。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

    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薏米小豆粥: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

    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最后要提醒的是,中伏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这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文章来自含羞荷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