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知青年代(三十五)酷夏灭草荒

(2016-01-12 09:40:38)
标签:

知青文学

文化

分类: 长篇连载

我的知青年代(三十五)

 

五尺锄杆握手中,何惧盛夏草丛生。
腰酸背痛汗成河,牙关紧咬劲倍增。

 

三十五、酷夏灭草荒


    果园里的夏季真是酷热难当,刚进入六月份,稍微动一动就是一身汗,其实,漫长的酷暑盛夏才刚刚拉开帷幕。
    每天,老队长带领知青们耪树盘,这是夏季的主要活计,由于芽接期还没到,育苗组暂且没什么活,植保组也不是天天打药,育苗组和植保组的工人和知青们也都集中在间作组耪树盘。
    知青们插场前大部分人都没干过用锄的活计,都不太会耪地,加上大家都想赶进度,谁都不愿意落后,所以有些耪过的地方,草还长着。老队长检查质量时,发现知青们耪得都不太好,光把大草耪掉了,但有些小草还连着。老队长让大家别着急,回过头来再耪一遍,把小草都耪干净了,一定要斩草除根。
    一开始,知青们也没意识到耪地会有多难,但是才干了一天就充分领教了。果树行间密不透风,闷热难耐,知青们手握锄柄,挥汗如雨,又热又累又渴,张着嘴直喘气。不一会功夫,连衣服的下摆都被汗水浸透了,有些知青眼看就要中暑了,但还在咬牙坚持着,不肯休息。
    夏季男知青们大部分都被派去看护果园,耪树盘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在场干活的人群中没有男职工和男知青时,一些女工人索性脱掉外衣,只穿背心耪地,但女知青们都很腼腆,就是再热也要忍耐、坚持,没有一个人肯脱掉外衣“亮相”。
    一连十多天没下雨,地特别硬,锄板不肯进入土中,尽管大家使足了劲,模仿《朝阳沟》中女知青的姿势,前腿弓,后腿蹬,握紧锄杆不紧不松……但是锄板就是不开恩,不肯进入土中,气得大家七窍生烟!
    老工人们见知青累得汗流浃背却不见成效,纷纷过来传授技术。一位女工说,“耪地不能只在向后搂的时候用力,向下的力量和向后的力量要配合好,锄板才能进入土中,才能耪得够深度。”大家按照她说的去做,果然有成效,锄板能够扎入土中,不再浮空了。
    连续几天返工,令知青们叫苦不迭,她们不明白,为什么耪过去的地方,仍然有小草耪不净呢?老工人告诉她们,耪地要一锄锄挨紧,不能留空隙,否则总要有漏网的杂草。耪地要平心静气,急躁是不行的。
    一天耪下来,回到宿舍里,大家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就连一向活泼嬉闹的小柳萍此刻也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大家谁也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耪地竟然比施肥、挖树坑这些用锹的活计还累。不光累,还着不得急,越是着急,杂草就越是耪不净。
    耪白薯秧、大豆秧的难度就更大了,有些杂草长在苗眼中,稍不留意,就会连白薯秧、豆秧一起耪下来,谁都害怕耪掉苗,于是有些知青干脆弯下腰用手去拔苗眼中的草。但是这样做又会招致一些人的讥笑,说你废物,不会耪地。真是难煞人了!
    有些脑瓜活泛的知青看出了玄机,她们从不用手拔苗眼里的草,居然也安然无恙,好像没有谁发现她们耪掉苗。后来有人向她们请教,她们悄悄地说,“苗眼里的草不用手拔,用锄去耪,哪能一棵苗也耪不掉呢?耪掉苗千万别慌,惊慌失措就会被人发现。把耪掉的苗原封不动按在原处,即使太阳再毒,也能挺两个小时的。等下班后苗才能被晒死。到了下午即使死苗被人发现,谁还能记得这一行是谁耪得呢?”
    知青们惊呼,“高!实在是高!”但是当时只有少数绝顶聪明的知青悟出了这个高招,像我这样木讷的人是绝不会悟出这样的奥妙的。不过当时这样做的知青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那时人们的思想境界普遍都很高,谁也不会轻易耪掉苗的。
    整个夏季和秋季,要经历十多次这样的灭草荒战斗,在那些日子里,我们起早贪晚,早战晚战加午战,不计报酬比贡献。中午我们手里拿着馒头或窝头,边吃边往地里赶。通过一个夏天的苦干实干,加上不断地总结经验,很快地我们就都锻炼出来了。到了秋季,我们便都成了耪地的好手,我们的耪草技艺是在烈日的暴晒和无尽汗水的洗礼中提高的。
    那时有些没被分派看护果园的男知青也同我们一起耪草灭荒,一位名叫柴宏钧男知青还写了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

 

    誓灭草荒

 

    抄锄——
    攥出油。
    入土——
    地发抖。
    拉锄——
    风声响。
    干劲——
    赛猛虎。

 

    头顶蔚蔚蓝天,
    脚踏千亩良田。
    战斗!誓灭草荒,
    胜利,属于我们!

 

    这首诗是当年知青们干劲的真实写照,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当时果树的基肥除了猪圈粪还有牛圈粪,牛是食草动物,排泄物中有很多没有消化的草籽,由于牛粪没有经过充分发酵就施入了果园中,所以凡是施牛粪的园片,无论夏季耪多少遍,秋季树盘里仍是杂草丛生,草的高度可以达到我的脖颈。这时,干脆就不再耪了,开始用镰刀割,割下来喂牛。牛粪施肥时再施入果园中,来年又是杂草丛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就使得我们当年的忘我劳动,辛勤抛洒的汗水,有相当一部分做了无用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