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时代(200)
200、奋力刨茬头
10月7日,我和红医排的方莉、钟慧、郑建新等四个女生搭伴去地里刨茬头。铁道南地里的茬头已经不多了,我们只好往北面走,看到水库大坝的南面有一大片玉米地,地里的茬头还没有刨。
我们决定不去别处,就在这块地里刨茬头。放下扎篓,我们立刻干了起来。我早晨吃了三碗挂面汤,比往常多吃一碗,自然劲头很足,刨得飞快,不大会儿就刨了一大堆茬头。刨累了,我就拿起茬头磕打上面的泥土,把茬头上的泥土磕打干净了,再接着刨。就这样到中午时,扎篓已经装得满满的了,我用绳子把高出扎篓一尺多的茬头勒紧揽好。这时,其它几位女生也都把扎篓装满了。我们开始往家走。
一上午就刨了这么一大扎篓茬头,我感到很有成就感。我已经下决心要给家里拾一大垛柴火,我知道必须靠苦干、实干才能实现这个愿景。刘秀琴能给家里拾那么一大垛柴火,难道我就不能?一股不服输的潜意识从我心底升起。
北面地里的茬头还真不少,第二天,我们又在东馒头山南面发现一大片高粱茬头。高粱茬头比玉米茬头刨起来要省力,玉米茬头的根系特别深,扎得又远,而高粱茬头根系比较少,刨下来的茬头根须几乎都是特别完整的。
我的邻居方莉,她弟弟前些日子已经刨了不少茬头了,家里的柴火过冬引火已经够用了,方莉也不愿意再干下去了,所以她和我们一起刨了两天茬头就再不来了。
由于下手晚,我们家的柴火还远远不够过冬引火用,所以我一直在卖力地刨着茬头。返校前,猛子也和他们排的同学搭伴刨了两天茬头,到了10月10日傍晚,我们院的大门洞子里已经垛起了一大垛茬头,高度已经达到门洞子的顶端了。这么多柴火,过冬引火肯定够用了。
在这次拾柴火过程中,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身体看起来十分羸弱的钟慧拾柴火特别能干。每次我们都准备回家了,她还在一个劲地刨个不停,然后不紧不慢地坐下来磕打面前的一大堆茬头。我们不好意思丢下她先走,只好耐着性子等她。每次她都特别恋战,有时天都黑了,她也不着急。
我把钟慧拾柴火的干劲告诉了红医排的女生们,没想到钟慧对我的做法特别反感,根本不认为我是在表扬她。她再三地对我说,“千万别再说我拾柴火有多么能干了!”
我不明故里,问为什么?钟慧说,“我每次下乡劳动干活都特别孬,在大家的眼里我是最不能干的人。给自己家里拾柴火却这么能干,这不明摆着要遭到大家耻笑吗?大伙不说我自私自利、顾家那才怪呢!”
钟慧这么一说,我才如梦方醒,原来是这么回事!看来钟慧并非不能干,别看人家在学校劳动不卖力气,还显得有些娇气,但是给家里干活可真是不含糊。
说实在话,在上世纪70年代,像钟慧这样的同学很少,因为那是一个革命加拼命的年代,即便不是给自己家里干活,同学们也都是争先恐后,唯恐落伍。很多同学给生产队劳动甚至比给自己家里干活还要卖力气。正因为如此,钟慧才坚决不准我宣传她给家干活的恋战和乐此不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