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长篇小说《当年风华正茂时》
作者:云端
文章来源:中华知青网论坛
第十四章(4)
一晃十几天过去了,齐国建每天都要跑趟安置办,可每天都失望而归,现在他体会到整天呆着没事可干也不好受。
晚上,齐国建和侄子睡在妈妈曾经躺过的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虽然哥哥嫂子热情地招待他,可住房条件告诉他这窄小的房子容不下两家人。父母已经没了,来到哥哥这里只能算做客而不能算回家。客是不能长久地做下去的,夜里常常听见哥哥和嫂子的长叹声,他心里清楚哥哥也在为难。可叹若大的天津市却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更何况小青和大梅子了。
这几天他更加牵挂小青和丁月梅,好象有根无形的绳在牵动着他的心。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思考,在哥哥家白吃闲饭的日子一天也不愿多呆,他决定回到黄花滩去,那里有和他相依为命的小青,有给予他爱的大梅子,有淳朴的丁广福和乡亲们,还有长眠地下的吴秀丽,想起这些,他恨不能立刻回到黄花滩。
早上,齐国建慢慢收拾自己的行装,思索着怎样向哥哥表明自己的态度。郑大根和贺小群来看他了。
“我的哥哥,你可回来了!”郑大根说着友好地打齐国建一拳。
贺小群握住齐国建的手,高兴得不知说啥好。
一改在农村的样子,家乡湿润的气候和海河的水把他俩的皮肤滋养的细腻白嫩了许多。
“准签证办好了吗?”郑大根关切的问。
“办倒是办好了。”齐国建说着递给每人一支烟。
“小青还好吧?他能和你一起回来吗?”贺小群问了一句他最关心的问题。
“哎。”齐国建长叹一声:“要是能回来就好了。”
“那怎么办呀?”贺小群着急地问。
郑大根说:“那会儿不如把他送人,现在少多少麻烦呀!”
“你就知道送人。你倒忘了,当初咱立下诺言时你叫得最欢!”贺小群呛了郑大根两句。
郑大根不高兴地说:“真他妈是孩子见识,你要遵守诺言别回来呀,此一时彼一时,这会儿能和那会儿比吗?咱们一走了之,现在把麻烦都留给大齐了。”
“把他接回来,大家轮流养他不行吗?”贺小群坚持己见,可底气不足了,他家那九平方米已住了六口人,再也容不下一个人了。
齐国建说:“你们俩别吵吵了,我已经决定回黄花滩了。”他说话的声音不大,却透着坚毅和自信。
“嘛玩意?”郑大根和贺小群惊讶地看着齐国建,以为自己听错了。盼望回城是知青梦寐以求的事,齐国建的决定让每个在农村呆过的知青都会感到吃惊和不可思议。
“你这不是打岔吗?”郑大根用少有的正经口吻说:“那会儿天天盼着回来,真回来了你又要回去,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快别犯傻了,回来吧。”
贺小群接着说:“有嘛困难大家帮你解决,可不能不回来呀!”
“嘿,你们也在这呀?”麻永顺满面春风地走进屋,他是来找齐国建一起到农村转户口的。
“老东西,你也回来了,把嫂子带回来了吗?”郑大根还没忘和麻永顺开玩笑。
“这次我就把她带回来。”麻永顺没等别人再问什么就把自己所遇到的高兴事一气说了出来。他原来的工作单位有可能恢复他的工作,因为把他辞退是错误的,失去多年的工作,又当了十年知青,突然又有了工作,这让麻永顺高兴的几夜没睡好觉,犹如一个穷光蛋忽然变成了一个富翁,昨天他女儿还认了他这个爹。
“你的事儿是值得高兴。”郑大根转过话题又说:“你快劝劝大齐吧,他现在还要扎根农村干革命呢,我怀疑是不是他精神上有嘛毛病。”
“这是真的吗?”麻永顺问齐国建。
齐国建点点头说:“我就是这么想的。”
麻永顺立刻劝解:“你这可是大错特错。现在扎根农村既不是嘛先进事迹,也不是上级所提倡的,连那些在报纸上信誓旦旦一辈子扎根农村的知青榜样都回来了。好嘛,你还要回去,可别办这傻事了!”
齐国建满脸凝重地说:“我从来没往政治上考虑,只是从我的实际情况出发,回来还要长时间等待分配工作。你们看看我的家庭情况,我能等得起吗?让我一个大小伙子呆着简直是受罪,还不如让我回农村,好赖有的干,再说那里有小青,还有大梅子。”
“现在看来我是多余在农村给你提这门亲事。”麻永顺觉得当时的好事这时却变成了坏事。
郑大根这才知道齐国建有了对象,说:“大梅子长的倒是不错,但是让我选择,我还是选择回城,因为一个村姑而不回天津太不值了。”他说着连连摇头。郑大根回来这么长时间也没找着对象,按他的年龄来说是想女人最强烈的时候,可桃花运总离他远远的,按他现在条件,在市里找对象难度很大,可他宁愿在城里打光棍,也不愿在农村过有妻子有家庭的日子。
“你小子即便在农村有媳妇,现在也是‘陈世美’!”麻永顺白了郑大根一眼又对齐国建说:“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是你一个人,等安排差不多了,把大梅子和小青接来,困难是有,一点点克服吧!”
贺小群接着说:“既然当初咱们都表过态要把贼的儿子养育成有用的人,现在也不能推向一个人,应该还象知青点那样共同抚养,你要是为孩子再回农村,我们心里都觉得不安。”
大家的心愿都是好的,他们都对齐国建返回农村感到惋惜。可他们理解不了齐国建的感情世界,理解不到他和丁广福家建立起的浓厚感情,不了解齐国建和吴秀丽埋在心里的真情,还有和小青父子般的情分,他不会凭着一时的冲动去做一件事,当时替妹妹下乡是理智的决定,现在更是这样。
“大家的好意我知道,但是我回去的决心已定,就不要再说嘛了。”齐国建知道再说出回城遇到天大的困难,大家也会有一百个理由反对他回去。他又对麻永顺说:“你什么时候起户口去,咱俩一起走。”
大家看着齐国建那严肃的脸知道他去意已决,说啥也没用了,都感到十分惋惜和不理解,同时也敬佩他重新回到农村的胆识和勇气。
在火车站,大家有着说不出的心情,他这是自愿回到农村,不需说安慰的语言,但是仍有下乡时那种离别之情。
哥哥的好言相劝和妹妹的泪水都没留住齐国建,第一次下乡他挺身而出为的是妹妹,这次再回农村也有为哥哥的成份,他们为有情深义重的哥哥和弟弟感到欣慰也感到内疚,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离别之情,只是重复着说:“到地方来信,常回来看看。”
林解放也赶到车站,当他听说齐国建要回到农村也感到惊叹,他并没力劝齐国建收回决定,他深知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会有发展,就象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金子在哪里也一样发光’。
林解放、贺小群、郑大根都把手伸向车窗,使劲握住齐国建的手,好象有许多话容在双手之中。
“呜……”一声长笛,火车徐徐开动,齐国建伸手向大家告别,他那平静的脸上充满着自信。
“代问小青好
…… ”大家终于想起一句该说的话。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