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长篇小说《当年风华正茂时》
作者:云端
文章来源:中华知青网论坛
第十四章(1)
林解放知道郑大根回天津了,暗骂自己无能,连个没文化的郑大根都比不上。郑大根甭管用嘛办法回天津了,自己连这个能力都没有,十二年学白上了。因为和吴秀丽的事他恨透了家里,发誓和家里断绝关系。可艰苦的生活磨光了他脆弱的意志,他还需要家里的资助,需要家里为他办理回城手续。可命运偏偏捉弄他,原指望可以顶替父亲或是母亲就可回天津了,可是父母的干部身份,政策上又不允许顶替,这让林解放大失所望,情绪低落,哪有心思再去按受“再教育”,所幸长时间呆在家里,让父母养活着吧。他这也是和父母赌气,谁让他们阻拦自己和吴秀丽的关系呢!
现在林解放在家可呆不住了,他关心政治,从报纸的字里行间中分析问题,从众多的小道消息分析真假。他觉得国家的各项政策都要调整,知青的问题会得到彻底的解决,高考制度也将得到恢复,破灭多年的大学梦很可能会变成现实,他的命运就象他的名字一样会得到解放。
林解放兴冲冲地回到知青点,看到以往破乱不堪的知青点改变了,泥土墙刷上了白土子,棚顶也糊上了报纸,当院的杂草不见了,变成一块菜地,屋里屋外干净整洁,很象一个农家小院。他站在当院很佩服齐国建一个人带个孩子还把知青点收拾的如此干净,他却不知道所有这些都是丁月梅那双勤快的双手所为。
也许是林解放过度兴奋,或是时间的推移冲淡了情感,他见到小青没有过多的亲热,只是说了一句:“这小子又长个了。”好象孩子已和他没任何关糸了。那些曾说过的诺言和对吴秀丽的情分都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了。
晚上齐国建把和丁月梅处对象的事告诉了林解放。
林解放惊奇地睁大眼睛疑惑不解的说:“都到嘛时候了,你怎么还和农村姑娘搞对象呀,你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这有嘛麻烦呀?”齐国建不屑地说。
林解放很正经地说:“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知青的问题就要解决了,咱回天津的日子不会很长。你这不是给自己找夹板戴吗?现在有些和农村姑娘结婚的知青都在闹离婚,你可倒好反其道行之。”
齐国建淡淡一笑说:“回天津和结婚有嘛冲突,真能回天津我就带上她呗。”
林解放语重心长地说:“你想得过于简单,带个没户口没粮食本的媳妇回去生活肯定有困难,我劝你快把这门亲事辞了,你要抹不开面说,我去和丁队长讲。”他觉得有必要为齐国建解决难题。
齐国建很郑重地说:“我不能做对不起丁队长的事,更不能伤害丁月梅,在我任嘛没有,任嘛不是的时候,人家没嫌弃我,这种关怀和信任是我终生难忘的,我怎能说拉倒就拉倒呢!”
林解放一副为齐国建着想的样子说:“现在没结婚不算伤害她,等结了婚,你的心再起变化,那可是伤害人家了,你还是好好想想吧。”
齐国建接着说:“如果是几个月前你的话我会考虑的,现在别说那么办,就是想想都是罪过,丁月梅和我是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他把白海涛逃回来的事述说一遍,接着说:“你说这种情况下,我能提出解除关糸吗?要那样,我的人性还不如白海涛呢。”
听了齐国建的话,林解放感到震惊。白海涛逃回来是他想不到的,更没想到白海涛做出猪狗不如的事来。他现在只有痛骂白海涛,没有再说为齐国建着想的话了。
林解放的看法很现实,一些和农村青年结婚的知青多数以悲剧性的结局告终,特别是一些处世不深的女知青,她们凭着一时的热情,为表示自己扎根的决心,嫁给了当地人,这样的婚姻象燃烧的麦秸烧的急,灭的也快。自从有了选调政策,一些女知青耐心地等待,尽管耗去自己的青春年华,也要象修女一样管住自己不动凡心。再以后几年,当地姑娘嫁男知青的多了,时间一长男知青的优越性逐渐显示出来,他们没有家庭负担,上级还有照顾知青的政策,一些精明的庄稼人就把女儿许给了知青,他们不求眼前的得失只求日后的收获,可他们当中多数收获到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一些知青为了达到回城的目的,不惜抛弃在困难时和他们相依为命的伴侣甚至骨肉,他们自认为是逃离苦海,可良心受到的谴责将伴随终生。
林解放的现实观点有浓重的自私成份,但是比起那些人要强得多,至少他不去伤害别人。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