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四十六)
麦收季节到了,三年级以上的同学要停课5天参加生产队的麦收劳动,三四年级的同学捡麦穗,五六年级的同学割麦子。其实去年上二年级时,麦收季节老师就带着我们去生产队捡麦穗,不过那时是每天劳动半天,上午劳动,下午上课,记得二年级时一共就捡了三次麦穗,小同学嘛!劳动时间太长了会吃不消的。
麦收季节北方的天气已经很热了,田野里骄阳似火,热气蒸腾、又闷又潮,热得好难受!为了预防中暑,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顶老农戴的那种凉帽。昌黎地区的凉帽是蘑菇型的,不是麦秸秆编的,好像是用秫秸皮编的,带上凉帽也闷得难受,可是不戴凉帽太阳晒着更难受,所以大部分同学还是都愿意戴凉帽。
早晨七点,我们准时从学校出发,很多同学都带着一瓶水以防口渴。到了地头,生产队长给我们安排活计,他让我们两个人捡一个麦畦,一个畦大约有7行麦子。社员在前面割麦子,镰刀声唰唰唰地响着,好像一支丰收交响曲,随着镰刀的舞动,金黄色的麦子一扇扇地倒下去。我们紧跟在后面捡麦穗,当捡够了一大把麦穗,手里掐不下了,就放在田埂上。老师跟在我们后面检查质量,顺便把同学们捡的麦穗捆起来放到麦堆上。
那时麦田地里野鹌鹑很多,劳动休息时,很多男生都捉到了野鹌鹑,有的男生还捡到了野鹌鹑蛋。野鹌鹑蛋和现在家养的鹌鹑蛋个头和颜色都差不多,也是花皮的。
我们女生没这个雅兴,休息时坐在地头,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聊天。生产队为社员和同学们准备了饮用水,但不是开水,是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用水桶盛着。有的同学平时没有喝生水的习惯,怕闹肚子,不敢喝井水;但是社员们都毫不在乎,用水瓢舀着水大口大口地喝着,他们都说新打上来的井水是不会坏肚子的,尽管放心地喝。我早晨没带水,就也和社员们一起喝凉水,并从此养成了喝凉水的习惯。
麦田地在铁道南,离城里好远好远,我们每天十一点五十分排着队从地里回来,过了铁道队伍就解散,同学们各奔各家了。我每天到家里都十二点四十分了。我热得满身是汗,摘下凉帽,用凉水洗一把脸就开始吃饭,吃完饭也不敢午睡,怕睡过了站,下午迟到。我每天吃完午饭,看看自己的那几只鸡下了几个蛋,记在记录本上,然后就去学校准备集合。下午一点半集合出发,尽管集合很早,但是很少有同学迟到。他们肯定也都没有午休。
那时麦收时节学校经常组织县城的学生参加劳动,我们都是多子女家庭的学生,平时都养成了劳动习惯,都不娇气。所以在劳动中同学们也都不怕苦、不怕累,一点也不比农村的孩子逊色。麦收结束后,很多同学都得到了老师和学校领导的表扬。
http://www.wfnews.com.cn/index/attachement/jpg/site1/20090613/001a6b4ac55f0b9d4a1506.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