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十二)
1960年我在幼儿园已经升入中班了,幼儿园的中班不仅开设了折纸和图画课,还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数学运算。我汉语拼音学得很好,一点不落伍,在班上属于领先水平。但是对于数字的启蒙较晚,数字的概念和意识还没有牢固地形成,因此算术当时在班上属于一般水平,我的数学潜能还没有发掘出来。
这年的秋天,我们班转来了两个庞然大物,其中一个女孩叫张西藏,9岁;另一个男孩叫张玉海,12岁。按理说像张西藏这样的年龄应该上小学三年级,张玉海应该上小学6年级,可是他们却来上幼儿园,真是怪事!记得王玉海的个头都快赶上阿姨了,他们俩在幼儿中间鹤立鸡群,显得很不协调。他们俩尽管个头大,但是学习成绩却是一塌糊涂,无论老师怎么耐心地教他们,仍然是什么都学不会,他们俩经常遭到小朋友们的嗤笑。这样的孩子现在可能会被称为弱智或智障,那时还没有这些名词。智障可能是他们没能进入小学的主要原因。
我刚学习了半年汉语拼音,就能够看懂所有的带有汉语拼音的儿童读物了,阅读使我打开了通往未来世界的一扇窗户,我如饥似渴地吸允着各种知识,知识面得到了迅速的扩充。阿姨对我父亲说,“别看每宁不爱说话,却是很有内秀的。”我不知道内秀是什么意思,从阿姨的表情上看,这好像不是句坏话,因为我父亲听了以后也很欣喜。
我父亲见到我有了这么长足的进步当然非常高兴,一个星期日,他说要带我去天象馆看天象,我父亲只带了我一个人去,连猛子都没有带,他说天象馆的门票很贵,而且只允许带一个小孩。
我走到天象馆里面,我父亲给我找了一个座位坐下,天象馆里面和黑夜一样,天花板便是虚拟的夜空,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星星,有一个女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记得好像有月亮、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水星,还有什么天王星、海王星……后来夜空中还出现了白矮星、扫帚星、还有划破夜空、稍纵即逝的流星…..当时在我的视野中,我只知道有太阳、月亮、星星,至于天上都有哪些星体就不清楚了。这次参观天象馆,给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当时我还以为是到了黑夜了,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星星出现呢?散场以后,我父亲领着我走出天象馆的大门,外面的阳光强烈得令我睁不开眼睛,我这才意识到刚才看的是天象。
幼儿园除了上课以外,阿姨有时也带着大家到野外去玩,那时的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好像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在草地上尽情地嬉戏,捉蝴蝶、扑蚂蚱、逮蜻蜓,玩老鹰捉小鸡,玩捉迷藏,玩丢手绢……好玩是幼儿的天性,即使学习再好的小朋友,对学习的兴趣仍然远远地赶不上对玩的兴趣。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海凝衷心祝福上世纪和本世纪的儿童们节日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