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要学会与孩子平视

(2009-07-04 12:37:10)
标签:

育儿

分类: 知识探索

我们要学会与孩子平视

 

       孩子的视角是非常独特的。我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往保温瓶里灌开水,他高兴得大呼小叫,“水立起来了!水立起来了!”他看着竖直向下倾泻的水,才发出这样的感叹。于是我问他,“脸盆里的水是立着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盆里的水是躺着的。”这件事使我第一次感觉到孩子视觉的独特。记得那时儿子非常不愿意逛商场,只要我带着他进了商场,用不上五分钟,他就揪住我的衣襟拼命地往外拽,我若不走他就开始嚎啕大哭。我很奇怪:商场里琳琅满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观赏呢?一次我蹲下给他系鞋带,这时我的视线恰好与他在同一高度,眼前出现的全是成人或粗或细的腿,像一根根会移动的电线杆。有些穿短裤的男人腿上长长的黑汗毛煞是吓人……怪不得孩子不愿意逛商场,原来他眼前出现的是如此恐怖的一幕!我们只有处在与孩子同样高度的视野中的时候,才能洞悉他们内心世界中的喜怒哀乐。

    每一个孩子都像一块很干燥的海绵,几乎可以吸收身边所有的水份,其中有清水,也有浊水。而作为家长应该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吸收水份的环境,尽可能多地把对孩子有益处的、良好的东西呈现到孩子面前;对于那些对孩子成长有负面影响的东西,告诉他这是不对的,是错的。然而,真正能做到这些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东西,真正能让孩子感觉到这是不对的,恐怕是最难做到的。然而在孩子的思想成熟之前,几乎所有的事情第一次发生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都是相当感兴趣,相当敏感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孩子面前的一举一动就成为了孩子学习的第一目标。可能大部分家长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正能做好的,就很少了。有些事情孩子都是在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学去的,比方说骂人,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不会有意地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破口大骂,然而现在孩子们并不是不会骂人。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家长发现这些负面问题是不够及时的。打个比方,有一天,你带着孩子去公园里玩,突然看到两个人在吵架,甚至在对骂,你会怎么做,是带着孩子静静的走开,还是带着孩子和一大群人围观。在我们看来,吵架可能是两个人在解决问题,或是发泄心理上的郁闷等等,但是在孩子心里,只要是没见过的,他就会学习,就会在特定的环境下模仿出来。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告诉孩子,他们说的是不对的,是不礼貌的,而不是当你听到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才告诉他这是错的。所以孩子的第一任务就是尽量多的吸收身边的任何事物,而家长就是在孩子吸收每一件事物的时候,告诉孩子这件事情的对错。就像小树一样,小树只管从泥土里吸收养分,向上生长,而园林工人则是不停的剪去小树上所有不必要的杂枝,使小树始终保持向上生长,这样小树才可以长成栋梁。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对和错,只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自己想和不想。有的时候孩子闹,发脾气,不听话,甚至于故意去毁坏家里的东西。因为在大人眼里的世界和孩子们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大人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危机感,充满了对物质的渴望与追求。而孩子们最大的欲望可能就只是一块饼干,一桶饮料,一个玩具,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错的只是家长不能够理解孩子的意图。小孩子是有思想的,所以大人不能强加给孩子任何的东西。在孩子心目里,只有我想怎样,而不是你想叫我怎样。有些家长会叫孩子做这个做那个,然后很高兴的对别人说:“看,我的孩子多听话!”其实孩子只是听话吗?我觉得在孩子眼里是不分阶层的,在孩子的心里是不会被任何人领导的。孩子们不会主动的去听你的话,而是在长时间的与孩子的接触当中,孩子觉得这是对的,是可以去做的,才会去做。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孩子告诉你等一下,他还要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你一定要很有耐心的等孩子做完自己的事情,然后再问他可以去做了吗?这样可以叫孩子养成一个很好的有始有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而不是强迫孩子放下手里的所有事情,去做你要孩子做的事情。这样只会增加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给孩子们犯错误的机会,孩子只有在犯错误,改正错误中才能成长。不要怕孩子犯错误,大人往往是在孩子犯了错误以后,才会知道自己以前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需要与孩子多沟通。其实孩子犯错误以后,自己是非常清楚的。你根本不用去告诉他做错了,你只要告诉孩子以后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在孩子犯错误以后绝对不要训斥、打骂,这样会使孩子有逆反心理。应该先让孩子冷静下来,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误,弄清楚孩子的想法。等事情过去了,很平静的问孩子当时的情况,再告诉他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如何处理?会不会比上次效果好?
    我们要学会与孩子平视,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自居,与孩子平等地相处,这样孩子会轻松得多。不要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这样孩子会有很大的依赖心理。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发生的事情,尽量不要干涉孩子的思想。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同时也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可发展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