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知青尼姑

(2009-01-27 17:36:26)
标签:

知青文学

人文历史

文化

分类: 知青岁月

          【推荐】知青尼姑

 

                    作者:蓝蓝


    闻说,在广东G市的一座庵堂有一位当年的海南知青出家在那里当了尼姑,本姓林,2007年我到访G市和她的一次偶然相遇,使我们成了朋友。
     到G市一连好几天的绵绵小雨,我到G市以来一直没空参观该市的景观。这天早起见是丽日晴空自然喜出望外,约同S一道叫了部小车,让车夫载我们绕G城内街小巷转个圈,走马观花观摩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远离开广州大都市的喧闹烦躁,车子启动,凉风迎面扑来。心境特别适意舒坦。
      S原是当地知青,一路上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着沿途景观。车子拐进一条狭小的马路,S指着不远处一栋三层楼房,说道:“这里是一所庵堂,里面的住持是一位知青。”我心头一震“谁?那里的知青出家了?”“G市去海南的一位女知青。”“快把车停下来,我想去拜访她。好吗?”听说是海南回来的女知青,倍感关切。我俩付过车资匆匆走向庵堂。

    “出家”?一定是遭遇了很特别的原因才使人看破红尘遁入佛门。我的心情不由得有点沉重,S快步赶上我,继续她的话题:“我原来和她是同一批下乡的,回城后她家中贫困娘亲病重,久治不愈,后经人点化,前往佛门高人处许愿,但求得佛祖救母一命愿终身伺佛,后得赠送加持水喂其母,竟然使其母死里逃生,至今仍健在,林亦遵照诺言不婚不嫁辞去工职,剃度为尼…….”尽管S说的有点悬乎,我还是听出了她的母亲后来康复了。
     听说她隔离尘世以青灯木鱼作伴潜心修佛已有二十年了,我想林一定早已修得六根清静,对俗事不闻不问了。但还是非常想看望一下这位昔日农友身体,生活安好。
      我俩边说话边拾梯而上,早已有一五十岁开外女尼闻声打开庵门迎出,她向我们双手合十施礼道“阿尼陀佛,施主可是前来上香?”但见来人一米五多的小个子显得很瘦弱,也许是剃度出家多年,光秃秃的脑袋早被晒成古铜色了。一身又宽又大的深棕色粗布袈沙把女性身段遮掩得一干二净。从年龄判断想必就是S说的知青尼姑了。
      我一面细细地打量着她,一面笨拙地解释着:“我是外地的客人,初来此地,久仰彌陀庵之名,大师可否让我参观一下?” “林,还记得我吗?她是我们海南知青,听说你在这里专门来看看你的。”S见我还在拐弯抹角,一着急脱口就说出我的来意。“啊,是海南的兵团战友吗?”林问道。“是的,我是1968年到海南的广州知青。”心里对林还能记起海南岛有过兵团建制有点安慰。
      林向我伸出了纤瘦温暖的手,拉着我走进佛殿,大殿几乎占了整个二层楼房,我对佛教的知识一窍不通,诚惶诚恐地走进佛堂,只见四周端坐着各路神仙,该先向那位参拜?入庙要烧香参神,这一惯例我倒早有听闻,看见殿堂里有功德箱,我尴尬地问S是否要先请香?S正待答我,林又一次拉着我说:“没关系的,我们坐下聊”她没让我继续难堪,拉着我走进旁边待客的小厢房。只见这里陈列着许多国家达官贵人赠送的礼品以及和林一起的留影。其中最位引人注目的是泰皇室和日本国皇室,印度贵宾的合影。我知道这些国家都信奉着佛教,贵宾远道来到中国并专程到G市拜访了林,那是因林孝感动天德高望重,她在佛教事业中的建树非同小可,想到此我不由得不对林肃然起敬。
      大师善解人意没有一点架子,对我这异乡佛教门外汉也毫无见怪的意思。泡上一壶浓香铁观音茶,问起我在海南时的情况,当听说我和她是同一个师的兵团战友兴奋极了,连忙请母亲出来和我们见过面,并向她妈妈介绍说我们三十多年请竟同在一个县里务农。
老人家看来精神很好,身板子挺硬郎的,林吩咐母亲为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温上鲜奶,再蒸上一笼豆包。还从柜里拿出水果,花生等招待我们。此时的林和我俩全然没有一点点的隔阂,滔滔不绝地回忆着当年在兵团的艰辛劳作和贫乏困难的生活,说起共同经历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海南台风。林感慨地说,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些岁月,在农场几年,生活得很艰苦也有很多的乐趣。有了那些磨练,以后再遇到了多大的苦也不会感到苦了。

 

 

文章来源:中华知青网论坛知青、兵团战友专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