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航封背后的故事(九十二)《中澳两国首次通航二十周年》纪念封

(2011-06-07 08:28:05)
标签:

企业文化

国航封

集邮

北京悉尼首航封

分类: 邮路彩虹(集邮)

国航封背后的故事(九十二)《中澳两国首次通航二十周年》纪念封
     2004年9月7日,在国航老干部活动中心,国航集邮协会秘书长柳峰向二十年前参与首飞北京-广州-悉尼航线的部分机组成员每人赠送一枚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中澳首次二十周年”纪念封。老飞行员们手捧纪念封激动不已,二十年前的场景浮现眼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回忆着当年那一幕幕难忘情景。

    “北京-广州-悉尼”航线于1984年9月5日首航,使用波音747SP机型2444号飞机,为了开通悉尼这条位于大洋洲的航线,机组作了多方面的准备,当时的北京管理局领导十分重视,开航前一个月,派出机组四人前往主、备降机场-悉尼、墨尔本进行多次考察,飞机配餐也要选择,考察了几家食品公司,首航机组和乘务员可谓精心挑选,飞行机长由当时任总队长的尹淦庭担当,为使飞行万无一失,考虑到要长距离飞越大洋洲,机组还使用从苏联购进的训练设备到密云水库进行了海上遇险紧急脱离训练。

     当时机组还没有飞越大洋洲的经验,往悉尼飞,要跨越赤道,经菲律宾上空和大洋洲海面,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飞越赤道复合线,这里气候多变,雷雨较多,有时需绕行雷雨云区,还有海上飞行的适应性问题,上下都是蓝色,即感觉不到飞机在向前飞行,也感觉不到它的高度,不象在陆地飞行视觉上有参照物,使人心理上“有底”。其次是通讯导航问题,不象现在有先进的卫星通讯,你要不断地与飞越的国家联系,飞到菲律宾以南地区时,导航信号很差,出现与地面联系不畅的情况,遇到信号盲区或距离远些就联系不上,这时就要与附近飞行的其它飞机建立起联系,通过他们把我们要了解的情况反馈给地面,地面再经过他们反馈给我们,有时只有看飞机仪表,凭经验来驾驶,总之通讯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好在航空界的朋友们相互间都十分配合。

     首航飞机经广州,6位乘客下了飞机,加上新上飞机的乘客共有254名旅客继续飞行。在广州加油时,由于地面人员没有给大型飞机加油的经验,结果压力过大,致使油冒了出来。飞机晚点半个小时到达悉尼,天色已晚,欢迎的场面十分热烈,首航代表团每人得到了一件澳洲特色纪念品“考拉”,在机场举行了小型欢迎仪式。以后的几天,首航团游览了当地的一些旅游名胜所到之处欢声笑语。此次首航给机组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参加首航机组成员:机长:尹金庭李长信 副驾驶:江平 李天福 领航员:龚道明 顾玉华 机械员:代洪福 孙树勤 报务员:王今亮 何德才 乘务员:周玲妹 彭留宝 张伶莉 王云会 陈立云 王瑞华 刘阿娟杨鹤 王德斌 沈长河。

                                                                              李金科/文


国航封背后的故事(九十二)《中澳两国首次通航二十周年》纪念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