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姬儿子“被拒”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媒体在将此事作为“捡到的金元宝”来炒作,最初发布的娱记在背后偷偷乐。今天总算有点时间,把自己所了解的、所认识的谈一下,虽然本人为国航一员,但无权也不想代表企业的声音,只代表个人,完全站在公正的立场,不吐不快。
一、孩子该不该被拒载?
这个问题有个关键,就是当时的场面。当时的情形,有当班乘务长和部分旅客的陈述可以为凭。当时的情形是,王姬的儿子表现出失控的行为,不肯坐在自己的座位,楼上楼下乱跑,直到后来跑向驾驶舱...还把自己锁在洗手间不肯出来,试想,飞机起飞后,一个13岁、一米六上下的少年,他70多岁的姥姥能否完全监控?如果他去拉机门处的滑梯手柄、红色按钮,哪怕是在起飞后在客舱跑来跑去不肯坐下,谁来为客舱的安全负责?如果他发生抽搐等症状,谁来为孩子的安全和姥姥的身体负责?而且王姬说他是智障,而当时,在没有任何证明书和事先声明的情况下,从孩子的表现来看,没有人会准确判断他是智障还是精神类的疾病,因此,我认为机长的决定是站在飞机、旅客、孩子几个安全角度做出的。也并非很多人所认为的与恐怖分子联系在一起。大多数人都是在王姬描述的假设前提下发表意见的。我想说的是,如果完全按照王姬轻描淡写“只是动了一下隔帘”的说法,机长当然不该拒载,国航当然要道歉。而事实并非如此。
二、如何才能不被拒载?
说到拒载,当然要说说如何才能不被拒载。像这种情形,作为病人家属,首先应事先向承运人声明病情,出示医生证明,派有足够能力的监护人或医生陪同,而且上机前通过药物或其他医学手段使孩子的行为安静。最最起码,应让国航有个事先的准备,配合采取一些措施,而这种“突然袭击”,在当时的情况,会使机组人员难以决断。事实上,最终在国航和王姬的合作努力下,几天后孩子被护送回国。
三、孰对孰错?
也许没有对错之分,不想评价了,只要你认真地读双方的、而不是单方的信息,应该有个清楚地认识。我只想说,没有赢家,赢得只是第三方:媒体,还有想发泄正义感的人们,当作饭后的谈资而已。
最后声明:本人不想加入口水仗,凭良心说话而已。也期待着,法律途径能还一个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