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航封背后的故事(四十三)《国航抗洪赈灾》纪念封诞生记

(2007-08-07 13:29:30)
标签:

艺术赏析

企业历史

国航

纪念封

企业文化

集邮

分类: 邮路彩虹(集邮)
国航封背后的故事(四十三)《国航抗洪赈灾》纪念封诞生记
      今年南方降雨很大,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洪涝灾害。这让我想起九年前那场抗洪斗争。现将当年一位同事的文章转载如下,纪念历年为抗洪赈灾做出努力的人们。
 
          
 
              《国航抗洪赈灾》纪念封诞生记

                     ---原国航工会组宣部部长的回忆

    一枚“抗洪赈灾纪念封”摆在了面前,这是笔者用10元钱从“国航集邮协会”购得的。看着邮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航总裁殷文龙亲笔写的“国航人与灾区人民心连心”的题字;右上角端端正正地贴着面值50分、附捐50分的抗洪赈灾纪念邮票,邮票上汹涌的波涛下,三个红色的人字手挽手形成众字,共同筑起一道抵御洪水的钢铁长城,左下角一幅蓝色的素描画面与邮票的颜色浑然一体,画面上,有凤凰标志的国航货机正在为灾区装运救灾物资;邮封的背面,用文字记载了国航人向灾区人民献出的爱心之举。该邮票是我国第一枚带副票的附捐邮票。

    回想起这枚纪念封的诞生,还有一段小小的坎坷经历呢!

    入夏以来,长江、嫩江、松花江三江洪水汹涌肆虐,沿岸数百万军民用血肉之躯和聪明智慧筑起钢铁长城,护卫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国人民心系灾区,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与灾区人民一道,用浓浓爱心支撑着三江人民的抗洪斗争。国航人也不例外,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万余名职工捐款210万元,捐棉被衣物4万余件,表达了国航人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为了记住这些难忘的即将逝去的时刻,国航集邮协会的秘书长柳峰提议在将要发行的我国第一枚带副票的“抗洪赈灾”邮票首日,制作一枚“国航赈灾纪念封”。经主席同意后,工会办公室的同事们紧急地忙碌起来,他们立即找人设计邮封图案、找总裁题字,联系收信人及印刷厂,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们的热情帮助。国航所属凤凰公司印刷厂领导听说是赈灾纪念封,二话没说,一切纸张、印刷费用无偿提供,在短短的几天里,“国航赈灾纪封”已经印刷成功。

    这时纪念封碰到了第一个坎坷:经多方联系,即将于9月10日发行的“抗洪赈灾”邮票仍预订不到,“赈灾纪念封”如果贴不上抗洪赈灾邮票,那将是多麽遗憾的一件事。

    9月8日,柳峰特意到中国邮政邮票局坐等有关领导,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拿到了中国邮票局负责人签字的2000枚赈灾邮票的批条。9月9日,国家邮政局将抗洪赈灾邮票毁版,以此来显示赈灾邮票的珍贵。9月10日上午,举行了发行仪式。发行仪式还没结束,国航工会的郭志祥同志就驱车赶到北京邮票公司,拿着批条等候购买赈灾邮票。中午十一点半,小郭购买到赈灾邮票后。火速赶回机场,中午十二点十分国航工会的同志们已经在办公室为纪念封贴上邮票了。两千多枚邮票,仅用了一个中午的休息时间全部贴完。下午,送到机场邮局盖戳,按常规,大量加盖邮戳需收手续费,机场邮局的领导听说是赈灾纪念封,也大开方便之门免收手续费。

    纪念封看来快成功了,只差到灾区武汉市加盖落地戳了。这时,没想到又遇到了第二个坎坷:工会原计划派两名人员去武汉盖落地戳,当一切就绪后,办理去武汉的机票时才得知,国航飞武汉的航班由于受灾情影响已停飞半月有余。而且还将停航到9月底,怎麽办?眼看就大功告成,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改坐火车?时间太长,唯恐盖不上11日的武汉邮戳,为了节省经费最后决定只派我一人前往武汉。我一名女同志,提着一箱五十多斤的纪念封皮箱可真够劲儿,但为了这两千余枚纪念封,为了国航,为了灾区人民,值得。一到武汉,受到天河机场工会同仁们的热情帮助。机场附近金家墩邮局的领导和职工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毫无报酬地为我们加盖了落地戳。

    刚刚诞生的纪念封,就受到当地人的青睐,在邮局就有人出钱购买。这枚纪念封以每枚10元的标价向国航广大集邮爱好者及职工发售,所得捐款将购买几顶标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字样的帐篷,捐给灾区学校,以再次表达国航人对灾区人民的一份爱心。

凝视着桌上这一枚纪念邮封,我会心地笑了,因为,这里面凝聚着大家对国航、对灾区人民的一份爱。

                                    (1998年9月15日)
国航封背后的故事(四十三)《国航抗洪赈灾》纪念封诞生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公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