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斜阳》读书笔记

(2022-03-13 22:55:17)
分类: 读书笔记

《斜阳》读书笔记

摘录:

“妈妈,我么,近来想来着,人和其他动物完全不同之处是什么呢?语言也好智慧也好思维也好社会秩序也好,就算各自程度有别,但其他动物也都具有的吧?说不定信仰也有。人夸口自己是什么万物灵长,可和其他动物相比好像并没有本质区别,对吧?不过,母亲,倒是有一点,您不知道吧?有一点其他动物绝对没有。单单人有。那个么,就是秘密!怎么样?”

人,不,男人,若不认为自己优秀、自己有优

点,怎么能活得下去?

我一做出早熟的样子,人们就说我早熟;我做出懒汉的样子,人们就说我懒汉;我做出写不出小说的样子,人们就说我写不出;我做出说谎的样子,人们就说我说谎;我做出有钱的样子,人们就说我有钱;我做出冷淡的样子,人们就说我冷淡。然而,当我真的痛苦得禁不住呻吟时,人们却说我伪装痛苦。

蓦地,我猜想母亲此刻怕是幸福的。所谓幸福感,应该像是沉在悲哀的河底而隐约闪光的砂金那样的东西吧?穿过悲哀的极限之后那若明若暗的奇特心情。

死去的人是美丽的。活着,活下去——我觉得这似乎是非常丑陋,血腥,肮脏的事情。

读后感:

每次去图书馆,总会不自觉的略过日韩文学那里,不知是怎地排斥吧。日本作家我是在北方书城里读过东野圭吾的一部作品,挺喜欢,是一起自杀案件,挺压抑也挺扣人心弦。我以为我的下一本日本作品也会是东野圭吾呢,可没想到,是太宰治。

日韩书架上的书的名字的确很吸引人,可能更符合我彼时内心的调调吧。比如这次借的《斜阳》、《不同颜色的悲伤》,《斜阳》是本比手掌大些的小册子,中篇小说,比较好读吧,起码不会看太久,我这样想。再看作者,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日本战后无赖派大师,毁灭美学一代宗师。三十九年生命,二十年创作,五次殉情自杀,最终情死。我的天,这是什么样的人生?毁灭美学又是什么样的美?是那种享受着自己一滴滴鲜血流尽直至昏厥的美吗?想去了解这样一个人,想去了解他的故事。索性太宰治的作品有太多他人生的缩影,《斜阳》是,《人的失格》更是。有人说爱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多数作家会把文学作品中的爱与死同个人生活剥离开来,但太宰治却是难分彼此。

(为求方便,以下故事概述引自译序,林少华版)“《斜阳》写于作者离世前一年的一九四七年上半年。贵族出身的母亲同女儿和子原本在东京一座足够阔气的公馆里生活。战败后由于经济上难以为继,遂迁住远离东京的伊豆一栋小别墅,母女相依为命,静静度日。不久被征召入伍的弟弟直治从南洋回来,宁静的生活被打乱。直治不是在家酗酒,就是拿着变卖母亲姐姐衣服的钱去东京找一位叫上原二郎的流行作家花天酒地。和子某日在家翻阅直治写的《胡芦花日志》,得知弟弟颓废而痛苦生活的真相。母亲病逝后,和子赴京同上原相见,失望之余,被迫与之发生肉体关系。几乎与此同时,直治在伊豆家中自杀。和子决心不受任何旧道德束缚,生下上原的孩子。”

故事太悲伤,太压抑,又很凄美。你无法对故事里的人产生恨,无法做出对错的判断。如果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自己又会如何?

直治的《葫芦花日志》和在死前的夜晚给姐姐的信,可以完全反应出他内心的不得已,无所适从的近乎颓废抗争和茫然若失的逃避,他内心有爱,爱的是上原的妻子,他把爱藏在内心的最深处,他把心交给了他抓不住的虚无。他想脱离被他所耻的贵族阶级,他甚至想以死来抗争,但他爱他的妈妈,那个他们以为的最后一个优雅的贵族,他在信中最后的一句话是,“我是贵族。”到死去,他也摆脱不了他一生要摆脱的阶级,是吧,他只是想摆脱一个他很坚定的执着,让他又爱又恨的阶级。

上原是直治讨厌的人,直治喜欢和他一起,也许只是想证明自己要融入那个阶级,但上原等人也一直排斥直治,认为他总有贵族的高傲。后来直治喜欢上原的妻子,也是因为她像他的母亲一样,可以读到那种优雅的贵族的光环吧。书里给上原妻子的形象是温婉可人的,是善良娴熟,是心底纯净的,这样的贵族气质不好吗?直治厌恶上原了,那些熏酒,没有信仰,自私自利的品质,或者说品格非常的不好,甚至糟糕。这样的底层就很好吗?到处都是矛盾,和子说上原是革命的,他在同什么革命,我似乎想不出了。

母亲就是那抹斜阳吧,那是最后一丝光辉,最后一缕温暖,她还算体面的死去,代表着剥削阶级庄严的落幕吧。作为贵族,作者厌倦,可也不想死的那么惨,毕竟是有些美好的,体面点的画上句号有何不可,而且像母亲那样的人,又有什么过错呢?直治、和子又有什么过错呢?他们只是出生在这个贵族阶级,而这个阶级正在没落。

和子是小说的第一人称人物,和子是革命的,同旧道德,同旧规范,她内心有一团火,把她这样一个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让他做了许多似乎她不能做的事,尤其在爱情。她嫁人后被撵出了婆家,因为她接济吸毒的弟弟,更是她告诉自己的老公她有情人了,而那只是她心里爱着那个人,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可是她知道,她的心从未在丈夫身上,她很坦率。她在家陪着母亲,直到母亲去世,她才去找她思念六年的情人,不顾一切的追求这个颓废之至的有妇之夫,她说不感到愧疚,她一定要去追寻自己的心,自己的执着,自己的爱,也许,那都不算爱了。而那一夜我们不认为是欢歌的夜晚,怀上了他的孩子。她又写了一封长信,她不指望什么,她要自己带着孩子抗争下去,上原已经颓废了,但她感谢这个人让她愿意为之而改变思想,而去革命,这足够了。她要上原答应她,让他的妻子抱一抱他们的孩子,让上原告诉妻子,这是直治和某一个女人的孩子。我想不通这是为了什么?谁能帮我分析下呢?

这本毁灭美学读完,确实挺毁灭的,也确实挺美的,美到毁灭。记得介绍说,“倘以三驾马车打比方,日本近代文学的三驾马车应是夏目漱石、森鸥外和芥川龙之介;日本现代文学的三驾马车则非此三人莫属: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和太宰治。令人沉思的是,六人中有四人死于自杀。尤其后“三驾马车”,居然集体跌入自尽深渊。太宰治于一九四八年投水自尽,年仅三十九岁;三岛由纪夫于一九七〇年剖腹自绝,正值四十五岁盛年;川端康成于一九七三年含煤气管自杀,时年七十四岁。其中太宰治从二十岁开始自杀,接连自杀五次。”日本真是个神奇的国度,我都开始感兴趣了。

说回来,这本书读得确实挺过瘾的,内心的世界,现实的萎靡,太淋漓尽致了,是社会毁灭了我们,还是我们毁灭了自己?革命?革谁的命?爱情?如何爱情?生活?怎样生活?在生机中死气沉沉。斜阳?是落幕?还是重生?都会有新秩序吧。

2022.03.13 22:5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雨天即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