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崇最新小说连载
《锦堂春》第三章
析国情交小帅惺惺相惜
送佳丽入深宫步步为营
史丞相频频向金老湿敬酒,
把他乐得屁颠屁颠的。
从来有“三杯通大道”一说。
三杯下肚,便热血沸腾,
迅速进入侃侃而谈状态:
“相爷在上,可否容我酒后乱话三千?”
史丞相笑说:
“酒后尽管放言,说对了我们听一下,说错了也不会当真,你尽管说。”
听史相这么一说,
话盒打开,刹车踩不住:
“本朝在两位史相主政下,
形势喜人,经济发达,人所共见。
国家稳定,靠啥?
百姓的幸福感最重要。
小百姓图个啥?
他们不会关注领土大小,
只在乎一日三餐,安居乐业。
收复失地,这事要干,
这直接关系政权合法性。
但要量力而行。
当然,我们还是得有忧患意识。
毕竟金国对我们是直接的现实威胁,
容不得我们马虎和松懈。
未雨绸缪,总是对的。
我们不挑事,
我们也不怕事。
我们要千方百计做好应敌准备。
但我们军力不强是铁的事实,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慢慢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来,
需要更多的缓冲时间。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先当狗熊,再当英雄。
学勾践卧薪尝胆便是。”
接着说:
“另外,百姓偶尔发点牢骚,
吃肉骂娘,借古讽今,
也没什么可怕,
可怕的是视之为洪水猛兽。
万事都需要个出口,
因势利导即可。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只听下面一阵掌声。
“在下嵩之,字子由。给先生高论点赞。我先干为敬。”
“原来是史小帅。
鄙人金迪,字启之。人称:金大炮。
久仰大名。幸会幸会。”
金郎中忙不迭的致谢。
“哇噻,字子由,跟苏辙恰巧同字啊。久仰两位大名。在下童无忌,字觉之。人称:童湿人。乡野山民,还请诸位多多海涵。”
“原来是童湿人,如雷贯耳,如雷贯耳。我常听丞相说起。在下清之,字德源。我听说你跟本乡的吴文英吴梦窗相友善。”
“啊啊啊,是清之先生啊。常拜读您的雄文巨著。先生道德文章超一流。对的对的,梦窗词非常棒,号称一代词宗。我主要写诗,偶尔作词,常与梦窗兄切磋。确是忘年之交。”
席间,大家就相互认识了一下。
酒过三巡,史嵩之说:
“金先生有没有听说过江北义军?
你是怎么看待忠义军问题?”
金郎中回道:
“对于江北义军,
我想朝廷是既喜且忧吧。
他们无疑开辟了我国与金国的军事缓冲带。
我国太需要休养生息了。
我们还很弱鸡。
不是爱国愤青口中的厉害国。
我们需要变强的宝贵时间。
那种‘主战就是爱国,主和便是卖国’的简单化推论,真的要不得。
拼命,逞口舌之快,谁不会啊。
现在去跟金国对拼,
‘五路败富平’的教训在焉。
除了再次丧地辱国,毫无益处。
打败了亡国了,才算爱国吗?
这是什么鸟理论!
所以,对江北义军,
只有两字:羁縻!
因为他们的枪头,
随时可以转向。
他们可以向金国捅刀,
也可能向我国捅刀。
是把双刃剑。
处理江北义军,
需要大智慧!
相信史相的英明领导!”
这时史相客气的说:
“过奖过奖。谢谢大家的信任!”
接着问:
“金郎中是怎么看待当下流行的朱程理学呢?”
金郎中回复:
“实干兴邦,清谈误国。
我是这么看理学家们的:
朱程理学,
务虚不务实。
中看不中用。
作为理论探讨,完全可以。
对于治国却是毫无裨益。
还有可能会书生误国。
可高其名,虚其职。
做实事,别怕被人议论。
我觉得,
他们说他们的,
我们做我们的。
只要利国利民,
要怎么干就怎么干。
当然,他们是我们团结争取的对象。
这事,清之先生出面一定行。
只是须掌握‘度’的问题。”
郑清之接话:
“哦哦,我们太需要内部团结。
实在经不起内耗。”
大家一致赞同。
史丞相接着对金郎中说:
“我跟新收三女略略沟通,
我的这个意见仅供参考。
我想皇上年富力强,
正是励精图治的时候,
需要有人在帮伺服。
我想带金春入宫。
我妻与银春很投缘,
我想把她留在夫人身边。”
金春、银春听闻:“我们听干爸的。”
这“干爸”叫得高妙,一语双关,
既可指史丞相,也可指金郎中。
金郎中哪怕再想挽留也不敢有意见:
“丞相英明神武,您说了算。”
立刻自觉地与史丞相保持高度的一致。
史相很高兴:“至于宜春嘛,……”
宜春脑袋瓜灵:
“史爸,您身边不缺侍卫。
金爸文弱书生,需要我的护卫。
我诚愿一辈子守在金爸身边。”
“好,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史丞相抚掌大笑。
宴毕,史嵩之叫住金郎中:
“先生,请留步。”
2022.6.12.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