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元朝伯颜丞相的伪善诗《过梅岭冈留题》
(2009-09-19 06:47:41)
标签:
元朝伯颜丞相伪善过梅岭冈留题厓山张弘范杂谈 |
分类: 旧体诗词——2008后诗词作品 |
读元朝伯颜丞相的伪善诗《过梅岭冈留题》
江南血染陇头梅,黩武将军百战回。
视甲帐为阿鼻狱,作京观是死人堆。
厓山连带入声失,颓势难将兵力恢。
毛羽未丰亡国主,黄金台下不归来。
2009-9-19.03:10
【附】伯颜的诗歌多属军旅题材,如《俸使收江南》:
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
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
另外一首《鞭》仍作于南征途中:
一节高兮一节低,几回敲凳月中归。
虽然三尺无锋刃,百万雄狮属指挥。
《过梅岭冈留题》:
马首经从岭岛归,王师到处悉平夷。
担头不带江南物,只插梅花三两枝。
不说别的,单说伯颜犯宋攻占常州。《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二》记载了德佑元年(1275)十一月伯颜在常州的大屠杀:“甲申,元伯颜至常州,会兵围城。知州姚誉、通判陈昭、都统王安节(王坚之子)、刘师勇,力战固守,伯颜遣人招之,譬喻百端,终不听,伯颜怒,命役城外居民运土为垒,土至并人以筑之,且杀之煎油伦炮,……。攻二日,城破,誉死之,昭与安节犹巷战,……日中兵至,(昭)死焉。伯颜命尽屠其民。执安节至军前,不屈,亦死。”
【附】宋恭宗赵显《在燕京作》:“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鹦鹉》:“毛羽自然可数,仙禽不受凡笼。衔得梧桐一叶,中含无限秋风。”
【附】阿鼻狱: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
阿鼻(梵avivi):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出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附】“京观”又叫“武军”,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附】张弘范《述怀》
磨剑剑石石鼎裂, 饮马长江江水竭。
我军百万战袍红, 尽是江南儿女血!
【附】明成化年间广东提学佥事赵瑶看了奇石刻字后,作《登崖山观奇石诗》:
“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
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此诗刻石在全节庙。
【附】还有民间流传的故事,说陈白沙先生在张弘范题字前面添上了一个“宋”字,变成“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增加一字,而张弘范之叛逆昭然。
说实话,张弘范的确算不上宋人,连传说中曾经降宋的事也子虚乌有,更谈不上曾经是宋将领。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汉族,河北定兴人,农民出身,原为金国子民。金国衰亡期间,张柔发展地方武装,成为军阀。1218年,张柔与蒙古军交战被擒,投降了蒙人。后来在连年征战中,积功累进,成为蒙古军中的头号汉人大将。
巧合的是,张弘范面对的宋代大将张世杰,竟是张柔的侄子、自己的叔伯兄弟。张世杰,原为金的官员,后因犯有过失怕遭惩罚而投奔宋朝。这元的大将张弘范、宋的大将张世杰之战,竟是各代表一方的叔伯兄弟之战。他们之间的战争胜负,导演了一幅元灭宋的历史画卷。
【附】中国旧体诗词中的入声字,自元以后消失。“厓山之后无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