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鄞江中学五十年校庆徐惠银校长奥运火炬手 |
分类: 旧体诗词——2006年诗词作品 |
贺鄞江中学五十年校庆,寄徐惠银校长
芬芳桃李四方开,难得今朝聚首来。
早已多年迁校址,亦曾百计育英才。
它山石错成良玉,沧海横流显大材。
毕竟树人惟过半,奋蹄快马著鞭催!
2006.11.26.04:40
写在我赠与徐惠银校长和鄞江中学的拙著《半青集》扉页
【附注】
本人曾于1986—1987年在鄞江中学执教数学。一年后调入金融系统。在校期间,与徐校长过从甚密,忽忽二十年不见了。可能是因毕业于同一高校同一专业,爱好又基本相同。当时的鄞江中学,地处它山堰。课余,我常一个人漫步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鄞县(今改为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公元833年(唐太和七年)鄮县县令王元暐建。其地樟溪(旧称大溪)上流南沿山脉连亘,北为平壤,至此主流趋近南岸,有小山虎踞,旁无其它山脉相接,故称它山。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计80片半,左右各36石级。堰身木石结构,相传有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千余年不朽,称“它山堰梅梁”。
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仍然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海内外研究此堰者颇多。1982年6月,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