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8-2021年,中国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分别为90亿,106亿,121亿和132亿,2022年预计为146亿。实际上,2021年的增长金额与前两年相比就有所放缓,且增长率持续走低。
就在上个月的4月16日,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副主任李金明对外表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经完成了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
因此可以看出,由于新冠疫情推动的核酸检测市场规模增长,表现最为明显的还是疫情爆发的2020年。
在疫情初期,由于具备核酸检测企业少,且最初核酸检测一度达到200元甚至三五百元一次,相关产品利润高,于是带动了早期具备能力的行业企业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而随着疫情发展,到今年年初,已有68家企业被批准上市核酸检测试剂,与此同时,核酸检测单价也逐渐下降,到5月初,北京市新冠病毒核酸单样本检测价格,再次由每次24.9元降低至19.7元,混合检测价格同步由每样本5.9元降低至3.4元。伴随价格降低、利润变薄,行业竞争却在不断加剧。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核酸检测频次和数量基本都已经达到一个峰值,留给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试想一下,如果机器人取代人工进行核酸检测,成本将会进一步压缩。所以站在今天,我们很难说未来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一定是持续走高的,至于相关行业企业,则应将精力更多地放到持续增强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上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