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内家长仍会有课外培训需求;长期来看,家长和学生都会适应,如果教育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状态,不一定是倒退。
K12教育被叫停,已经是大势所趋。充斥社会的高度“内卷”化,在线教育的过度商业化,基础教育的提前透支……都指向遍布各个角落的K12教育培训。
当孩子问家长:“为什么不能在学校完成学习,为什么要报课外辅导班?”家长心里的答案是:因为社会就这样,别人都参加辅导,你不参加就落后了。但嘴里说出来的可能是别的话。
这就是内卷,也是教育的悲哀。
所以过去受环境影响积极送孩子去补课的家长,也可以渐渐受环境影响不去补课。诚然,在整治K12教育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家长担忧孩子培训中止的问题,一个原因是家长刚交完辅导班的学费,另一个原因是对过去模式的习以为常。
但当教育环境被大面积改变之后,家长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逐渐适应不送孩子去辅导班的状态,对补课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
当学生们没有课外培训了,多出的空余时间,可以大量发展其他特长和能力。
一方面,要提升少年宫、青少年科技馆等这类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承接学生发展课业之外的特长;另一方面,孩子的课余生活可以发展体育、美育、艺术、益智等兴趣爱好,促使多方面发展,而非只埋头于基础学科学习。
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回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我们没有课外补习,没有上不完的课,但依然学习成绩很好。所以回到那个时代,未必是一种倒退。